【时尚芭莎网讯】刘晶
从追求完美到不再刻意
入冬,京城有一种萧瑟的北方之美。和马龙的相遇便是在老城区一家新晋艺术园区,浓浓的旧事回味碰撞出现代感。其实这是我第一次见马龙,但很快,他就让我吃了定心丸:这个人很好聊。好聊的意思,是他会主动奉献词句,愿意分享,并对提问者没有太多的提防心。
他说,自己小时候对乒乓球全无概念,但身处东北这种冰天雪地爱体育的省份,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两项体育爱好。父亲因为打乒乓既然能锻炼身体又不容易受伤,就让5岁的马龙去学习乒乓球。谁也没料到这个无心之举,会将他送上奥运冠军的宝座。
“那时候身高不够,会在木头球台地下垫个板,因为够不着,那是我对乒乓最初的记忆。”
后来,几年以后,教练和马龙都发现他是个乒乓苗子。“我不算是爆发力型的选手,但协调,力量和速度、判断都比较均衡。”直到真正开始进行人生选择,到底是上学还是继续学体育,马龙才做了决定。“那时候知道,一下就没有回头路,必须二选一。我喜欢打球,肯定选择打球。”父母那边则现实性地表示了担心,中国是个乒乓大国,走职业之路面对的是剧烈竞争,出头者一,陪葬者千万。“可是我下了决心,那就这样吧。”
印象最深刻的是,2003年,马龙进入了国家队。当时正赶上非典,马龙来到北京的第一件事也是军训,特殊时期特殊情况,国家队的师哥师姐和都新队友一起训练。“我见到了那么多小时候的明星,和他们一起训练,感觉非常好,自己虽然算是个小孩,但看着王楠他们训练,还有比我们的的运动员带我们,简直太棒了。”他按捺不住语气中的激动。
“我当时的偶像就是孔令辉他们。”没想到,孔令辉的好CP刘国梁后来变成了马龙的教练。据说,马龙最初是一个不太自信的人,就算赢了,也会想很多。“可能我是追求完美,就算赢了比赛也会去分析,哪些地方还有欠缺?是这样的性格。当然这会让自己压力比较大,所以后来,我慢慢也在改变,不追求那么刻意的东西了。”虽说如此“随性”,他却也学会了在关键时刻依旧绷住那根神经,“毕竟比赛和训练和两回事,比赛,对手是绝不会让着你的。”
曾经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2010年亚运会,马龙正在训练备战。指导秦志戬对他说,有一份你的生日礼物,在后面山上,你自己去拿吧。“我们训练场的后面是一个公园,在山上,我还没手机,自己走了一个小时也没看见。好吧,可能是他有意锻炼我。”秦指导曾经说,马龙是有些“过分的低调”,马龙自己也承认,“我的胆小是性格上容易多想,有时比赛瞬息万变,一刹那的犹豫,机会就过去了,所以教练会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练我吧!”
2011年9月,马龙收获到了3个冠军,同时也以三冠王身份成为亚洲杯史上的第一人。后来,他更是延续了224天实现了的51场不败记录,成为国际乒联和中国乒联最高个人战绩。冠军的局面,终于被他稳稳拿住。
©版权声明:时尚芭莎网编辑刘晶,本文系时尚芭莎网独家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