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场乐活 > 文艺场 > 拿捏潮流150年,她的长红秘籍是什么?

拿捏潮流150年,她的长红秘籍是什么?

时间:2025-04-27 23:02 来源:时尚芭莎

在巴黎工坊的丝绸堆里,在纽约街头的涂鸦墙下,在元宇宙的像素矩阵中——时尚从未停止与人类文明对话。

【时尚芭莎网讯】时尚芭莎


从维多利亚时代的华服陈列到当代多元文化的解构主义,BAZAAR的造型师始终处于审美浪潮的尖端。他们用颠覆性的创意重新定义“风格”的边界,将服装从功能性的遮蔽物升华为文化符号,将模特从衣架转化为故事的讲述者。每一组大片、每一件华服、每一次颠覆,150年,32000页,超过2000场视觉实验——BAZAAR的每一场造型革命,都是时装留下的时代印记。




19世纪末,高级时装屋的崛起催生了最早的“造型”概念。


Charles Frederick Worth




被誉为“高级定制之父”的英国设计师Charles Frederick Worth,不仅于1858年在巴黎创立了首家高级时装屋,更通过搭配成套服饰与配饰,奠定了现代时装造型的雏形。


1858年在巴黎创立了首家高级时装屋


他要求模特(当时多由其妻子Marie Vernet担任)在沙龙中动态展示服装,头戴羽毛帽、手持阳伞,将单品组合为完整的“造型”——这一概念彻底改变了贵族女性随意混搭服饰的习惯,而这种以实际人体着衣的模特展示也成为后来时装模特表演的开端。 

《Harper's BAZAAR》1867年创刊号封面

1867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的第二年,《Harper's BAZAAR》以大开本16页的形态诞生。创刊号上,主编玛丽·路易丝·布斯(Mary Louise Booth)以“为优雅女性提供知识、品味与灵感”为宗旨,开创性地将时装插画、文学短篇与生活指南结合。


彼时美国社会正经历战后重建,女性开始走出家庭参与公共事务,而每周六准时送达的芭莎杂志,以20版内容为上层女性提供精神慰藉与实用指南——从巴黎最新裙撑设计到家庭园艺技巧,从简·奥斯汀小说连载到女性参政讨论,不知不觉间成为女性启蒙的隐形课堂。


1894年,《Harper’s BAZAAR》首次以插画形式呈现Worth设计的晚礼服,画中贵妇的蓬裙、手套与珠宝的搭配比例,成为当时美国上流社会的着装模板。这种通过杂志传播“完整造型”的模式,悄然播下了时尚民主化的种子。

第一位传奇编辑Carmel Snow执掌《Harper’s BAZAAR》后,确立了现代时尚杂志的超前审美意识。在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萧条期,当女人们还穿着标准尺码的及膝长裙时,《Harper's BAZAAR》就开始讨论有关“迷人代码”的话题。


1947年,Carmel Snow在巴黎秀场观看Dior首场时装发布会时评价说:“我亲爱的迪奥先生,你设计的礼服真是展现了‘新风貌’(NEW LOOK)!”紧身胸衣以更隐秘的方式回归,将战后女性从实用主义军装风拉回奢华梦境——不再是束缚,而是对女性重获经济主导权的礼赞,这阵由BAZAAR率先刮起的风潮风靡至今。

Richard Avedon拍摄作品

Peter Lindbergh拍摄作品

20世纪50年代是一个诞生大师和偶像的年代,巴黎的高级时装业开始进入巅峰状态,Dior、Balmain、Chanel等人决定了50年代巴黎时尚女性的形象。与《Harper's BAZAAR》有过密切合作的Richard Avedon、Peter Lindbergh 、Patrick Demarchelier等摄影大师为BAZAAR留下了许多历史上的经典造型,直到现在也时常被用来致敬。


在20世纪初,造型师的角色还没有明确定义,时尚杂志编辑和摄影师通常自己负责模特的造型。

时尚编辑虽然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造型师,但时任BAZAAR时尚编辑的Diana Vreeland以“编辑即造型师”的理念,开启了造型艺术的革新时代。


Diana Vreeland丰富的行业经验塑造了她独特的审美和开阔的视野,使她勇于打破传统束缚。在比基尼风潮刚刚涌动时,她就预见到这款单品将引发变革,将比基尼形容为“一颗时尚界的原子弹”。她力排众议在杂志刊登了首组比基尼大片,拍摄时模特的肌肤露出程度令整个编辑部哗然。


面对不理解的声音,Diana Vreeland毫不畏惧地回答“你们这样的态度,就像文明倒退了一千年”。她通过这场视觉革命,实质性地推动了女性身体自主权的讨论。


Diana Vreeland热衷于自由张扬的美学风格,她让模特不必像过去一样身着盛装摆出优雅姿势,而是以自然随性、充满生活气息的状态出现,甚至忘记镜头的存在。


Diana Vreeland与摄影师Louise Dahl-Wolfe曾为杂志拍摄了一组名为“飞向太阳谷”的时装系列。模特的小麦色皮肤在亚利桑那州充足的阳光下略显粗糙,与身上丝滑精巧的围巾形成对比,带来了极具冲击力的时尚叙事。


Loulou de la Falaise


最具有革新精神的20世纪60—70年代扑面而来,这个年代涌现出的灵感和思路,令设计师在今天都取之不尽。1966年,Yves Saint Laurent以他的挚友Loulou de la Falaise 为灵感缪斯,设计出了YSL品牌举世经典的“吸烟装”,一发布便引起当时时装界的轰动。

1967年《Harper's Bazaar》内页的吸烟装女郎

那时保守的大众审美认为,女性如果效仿男士穿西装,会被认为不伦不类,更有甚者认为这样是侵犯了男性尊严。但主编Nancy White坚持用8页篇幅展示女性穿西装抽雪茄的形象,宣告性别界限的消融。


20世纪60年代“迷你裙”的诞生掀起了一场服装革命,女性再也不用受到裙摆的限制,释放了双腿,开始渴望展现自己的身体。黑色丝袜被Edie Sedgwick带进了大众视野,一度成为当时最时尚的单品。


《Harper's BAZAAR》也开始摒弃50年代沉闷整齐的穿衣风格,带领女人们尝试太空服、A-Line高腰剪裁、紧身衣、金属涂层的外套、吊带裙、半透明风衣、网眼袜……


1990年6月,美国版《Harper's BAZAAR》以“Not So Virginal”为题发布封面故事,记录了流行歌后Madonna在“Blond Ambition Tour”巡演中的革命性造型——由让·保罗·高缇耶(Jean-Paul Gaultier)设计的香槟色锥形紧身胸衣。身着锥形胸衣的麦当娜像一名身披铠甲的女战士,不仅展示出了女性的身体美,更展示着女性独有的力量美。


这场视觉风暴不仅重新定义了女性身体表达的边界,更通过BAZAAR的镜头,将“内衣外穿”的理念推向全球舆论中心,成为了一种女性力量与自由的象征。


用太空服预言科技革命、用超模身体挑战种族偏见,《Harper’s BAZAAR》这150多年间始终在回答同一个问题:什么是时代认为“值得追求的美”?

1959年,BAZAAR以一张封面改写了时尚界的“肤色叙事”。China Machado,一个名叫“中国”的混血模特,眉眼之间流转着东方美的韵味,身穿一袭粉色礼服的她,出现在《Harper's BAZAAR》1959年2月刊封面上,成为首位登上BAZAAR的非白种人模特。


1965年,被誉为第一位黑人超模的Donyale Luna

登上英国版《Harper's BAZAAR》

《Harper’s BAZAAR》1997年2月刊 

超模Naomi Campbell


20世纪90年代是“群星闪耀”的年代,也是模特界开始变得“有色”的年代。1965年,被誉为第一位黑人超模的Donyale Luna登上英国版《Harper's BAZAAR》。时隔30年,以超模Naomi Campbell为代表的黑人模特们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就如发表于《Harper’s BAZAAR》1997年2月刊,主题为“The Fresh Tones” 的大片,不仅是摄影史上的杰作,更是时尚圈向世界递交的和解信笺:美的光谱,从未有边界。

直到21世纪的今天,这场和解仍在延续。英国版《Harper’s BAZAAR》2018年拍过一组摄影专题:由造型师Charlie Harrington精心装点的五位女孩身穿华服,恣意地在庄园内穿梭。跳绳、爬树、探险,在这场只属于女孩的派对里,不同肤色的模特享受着最纯粹快乐的相处。

《时尚芭莎》2019年8月刊 

歌手Rihanna 

《Harper's BAZAAR》美国版2020年5月刊

歌手Rihanna

《Harper's BAZAAR》美国版 2020年3月刊

模特Anok Yai




从Naomi在20世纪90年代掀起的“黑色风暴”,到如今封面故事中不同肤色的面孔交织共生,BAZAAR始终在用视觉语言对抗着隐性歧视。每一张跨越种族的封面,都是对时尚界血统论的无声反击,亦是多元时代最优雅的注脚。


21世纪,随着全球化浪潮来袭和互联网的发展,BAZAAR成为跨文化的翻译者。2001年中国版《时尚芭莎》创刊号面世,构筑起国内读者与国际时尚潮流的桥梁。




在《时尚芭莎》2009年1月刊中,巩俐演绎了海盗爷John Galliano时期的Christin Dior 2007春夏高定“蝴蝶夫人”等系列,她眼角的东方神韵与服装造型中的西方轮廓在自然中共生,既复刻了Dior黄金年代的极致工艺,亦以东方皮囊重构西式骨架,让大洋彼岸的巴黎工坊声息穿越半个世纪,与东方美学交织出文明碰撞的锋芒。

《时尚芭莎》2010年10月刊




李冰冰曾连续11年登上《时尚芭莎》封面,其中最经典的要属2010年10月刊黑发红唇搭配红色发饰的造型,这张封面也被评为《Harper's BAZAAR》2010年全球最佳封面,在中国时尚摄影史上绘制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尚芭莎》2011年12月刊




2011年由李东田担任造型师,为章子怡打造的《时尚芭莎》封面造型把中国造型的水准推向亚洲的巅峰,那张复古中带着柔美、大气中夹杂冷艳的脸惊艳了世界。

《时尚芭莎》2024年9月刊


BAZAAR始终在解构文明的边界,未来我们或许还会见证更多的第一次。当巴黎工坊的缝纫机声与非洲的鼓点、伦敦的钟声与敦煌飞天的飘带在同一个频率共振,时尚便完成了它最本质的使命:证明人类对美的渴望,从始至终都是一致的。

当读者翻开最新一期的杂志,仍能听见1867年那个纽约深秋发出的声音——美,是永不妥协的自由。那些曾被别针固定、被丝线缝合、被像素重构的瞬间,终将连缀成一部关于自由与创造的史诗。而BAZAAR所引领的时尚潮流,始终是这部史诗的第一行诗。




©版权声明:时尚芭莎网编辑时尚芭莎,本文系时尚芭莎网独家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