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场乐活 > 真偶像 > 为什么我们一边讨厌爹味,一边爱着Daddy?

为什么我们一边讨厌爹味,一边爱着Daddy?

时间:2025-02-10 18:04 来源:时尚芭莎

为什么我们一边讨厌爹味,一边爱着Daddy?

【时尚芭莎网讯】时尚芭莎

Daddy又火了。

韩剧《现在拨打的电话》热播后,白司彦被奉为“年度Daddy”。上一次被这个词刷屏,还是2023年电影《封神》里的费翔。2025开年,电影《哪吒2》里的龙爹,东海龙王敖光,成了春节档出圈最快更是风头正热的Daddy。

与此同时,宋佳因在《好东西》里饰演了魅力妈妈王铁梅,在路演现场被观众问“可不可以做我的妈妈”,社交平台上更是听取妈声一片。

我们为什么总是会一万次不由自主地爱上Daddy和Mommy?

为什么观众一边讨厌爹味、登味,一边喜欢Daddy?

为什么说Daddy本质是Mommy?

Daddy、Mommy和爹妈味的区别在哪儿?有什么魅力和特质?

#

什么是

DaddyMommy

如果说登味是在雄竞和阳刚的路上一去不返,爹味是还要把这一套强行灌输给你,那Daddy则是一种成熟的男性魅力,是强大、性感和富有直觉/情感这种阴性特质的结合体。

“登”与“爹”描述的是性别和代际议题,而Daddy涉及到性别气质,但属于两性关系范畴。不是因为原生家庭问题衍生出来的Daddy issue(恋父),而是“自发性误入歧途”的Daddy kink(偏好)。在浪漫爱情故事中,则是被投射了观众幻想的理想人设。

韩剧《黑暗荣耀》郑成日 饰演 河道英

不论是《好东西》中的宋佳,还是韩剧《超异能族》中的韩孝周,还有戏外的演员,像朱迪·福斯特、凯特·布兰切特、伊娃·格林、蕾雅·赛杜等“妈圈顶流”,因为这些角色和人物,“妈咪”的词义也变得极为正面和新鲜,如果要用三个特点概括,她们同样是强大、性感、温柔的,并拥有丰富的情感和直觉。在我们熟悉的女性特质基础上,增加了统治力和领导力,有点母系氏族首领的意味。


凯特·布兰切特

朱迪·福斯特


曾经看到一个热帖:当我们在叫爸爸的时候,是在确认对方的权力,交出自己。而叫妈妈,却意味着索取。

而Daddy和Mommy却不是这样的爹妈味,两者权力索取的比例正在变得平均。

有时候,理解观众为何喜欢一类角色,也是理解女性、理解性别的一种途径。如同琼瑶时代,台湾的工厂女工通过看琼瑶的小说来幻想爱情,抹平现实社会中的失权。

如今的新女性观众爱看Daddy和Mommy,也一定有个中缘由,这或许也是不同的女性,跨时空次元完成与自己的对话,反映的是一个群体的需求和期待,这种期待是需要和值得被重视的。让我们娓娓道来——

#

Daddy的性感,

是温柔又强大。

而爱上Daddy,

是女性戏谑的妥协。

Daddy一词最早来自字母圈,有些情色意味,现在泛化成对某一型男角色/演员的爱称,多少还是带点那味儿。所以Daddy首先是性感的。不性感,那就是一般老头。

演员麦斯·米科尔森(Mads Mikkelsen)

欣赏Daddy的性感意味着女性在摆脱性羞耻,尤其是喜欢性感外表的那种羞耻。像《老友记》里Monica历任男友中的Richard,就是个性感老男人,女友们交口称赞。而哥哥Ross却get不到,真是有难了。

《老友记》Monica和Richard

其次,Daddy还是强大可靠的,这其中一部分依然来自他的财富、地位、权力,和霸总文学有相似之处。霸总文学中,女主角还能通过爱去拉平双方的差距,相信爱能战胜一切。而承认、依赖Daddy,则是女性意识到客观世界中获取权力有多难,在心理上自嘲式的妥协和放弃。这或许是喊Daddy的心理深层最消极的一点。

但另一方面,将Daddy这个本该象征权威和控制的形象,通过这样戏谑化、亲密化的方式,也潜在表达了“削弱其压迫性”的愿望。这种复杂性正是“Daddy”作为流行词的张力所在——它既是妥协,也是某种形式的自我表达。

Daddy的强大可靠还来自于,也是我认为这类角色最重要的特点——具备某些母性特质,温柔、包容、有共情力、富有感情和直觉。


电视剧《现在拨打的电话》

《现在拨打的电话》中,白司彦虽在糟糕无爱的环境下成长,却会爱和关照别人。包括但不限于对女主饮食起居、安全的照顾,以及对女主情绪、情感的关注。

而费翔被称为Daddy,强权和性感的部分来自《封神》里纣王这个角色,“情感和直觉”的部分则更多是因为费翔本人的优雅温和。

再如《乱世佳人》中的白瑞德,因为和斯佳丽相似的性格但阅历更多一些,所以一眼看穿斯佳丽内心的邪恶面,同时也欣赏斯佳丽旺盛的生命力。白瑞德在斯佳丽提出需求的时候给予帮助,引导斯佳丽直视自己的欲望和特点,相信她勇敢的潜力,包容她的缺点。只是引导,并非干涉和掌控。

当然,人的成长只能靠自己完成,斯佳丽也在战乱中野蛮生长,靠自己的机灵和手段谋得生计,最终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也看懂了白瑞德。

电影《乱世佳人》

这些Daddy中存在的“母性特质”,其意义在于,女性希望在亲密关系中实现情感劳动的平衡。


传统的阳刚男性形象通常被认为是冷静理性的支配者,而Daddy型男主角的温柔包容,则可以看作是浪漫爱情故事对男性主角的调整。它强调了情感劳动与共情能力的价值,展示了男性在个人情感、家庭生活中承担更多情感劳动的可能性,潜在推动性别角色的重新定义。

#

Daddy

是如何炼成的?


一般来说这种Daddy年纪会大一些,但这不等于恋老,和《洛丽塔》这种男性视角下的恋童更没关系。

 

它最重要的,是强大又温柔的特质。形成这种特质,其实是有些心理学依据的。

 

荣格是最早观察到人类心理上雌雄同体现象的心理学家。他提出:


男性潜意识里存在一个阴柔的女性原型意象,叫阿尼玛。女性潜意识里也同样有一个男性原型意象,叫阿尼姆斯

 

阿尼玛的阴性能量,一方面是类似于母爱的存在,有“照顾、连接”的能力。在生活经历中,通过与阿尼玛的对话,男性能够整合潜意识与意识,成为一个更完整、更成熟的人,学会与感觉、情绪连接,活得有弹性、温柔、慈爱、有同理心。


演员 杰瑞米·艾恩斯(Jeremy John Irons)


而没有学会整合的人,与内在的阿尼玛分割,会比较麻木和僵化,无法理解抽象和感觉层面的东西。

 

童话、神话常常是人类文化共同潜意识的体现,《童话中的男性进化史》一书也通过分析10余篇童话,来展现男性心理整合的历程。它发现:


大多数男性在青年时代都对荣耀与成功趋之若鹜,而压抑自己的感觉和情绪,拒绝理解和共情。越功成名就的男性越容易遭遇这样的危机,这也是中年危机的一部分。


随着年龄增长,他们需要学习女性身上的阴性特质,学会移情,学会表达情感、对亲密关系敏感,直面自己的恐惧和需要。最终整合意识和潜意识,发展出完满的“自性”——self,而不是ego、自大。

 

这也是我看《再见爱人》最大的感受,为什么女性总是在寻找爱、关心、理解?而她们面对自己的丈夫,却总像撞上了一堵墙。因为这些男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缺失,反而瞧不上这些特质。

 

许鞍华导演的《男人四十》中,作为语文老师的男主角,在崇尚工具理性的香港主流社会受挫,在影片后半段的自白信中,他坦白自己是在与妻子、儿子的关系中,找到了存在的真实感。


电影《男人四十》

回到浪漫爱情故事中,Daddy型男主角具备同理心、理解力和情感支持,也正是这种整合完成的体现。Daddy型男主的温柔形象,反映出社会文化对传统性别角色的重新定义,以及观众对更完整人格的喜爱。

#

全新的Mommy

一点也不输Daddy!

要说同理心、共情能力、直觉和包容,女性自己就有啊,为什么非要通过异性来获得呢?

《阅读浪漫小说》一书中提到,女性内心深处渴望来自母亲的无条件爱。然而,隐秘的厌女情绪,导致作为无条件爱象征的母亲被贬低,这种情感需求被转移和投射到浪漫小说中的男性角色身上,构建出理想化的爱与接纳的想象。

这也就是为什么Daddy的人设受人喜爱。但如今这个结论可以改写了,Daddy作为一种健康人格值得喜爱,但新的Mommy是与之同等的一种人格。


长久以来,妈妈的影视形象是苦难的付出者、是父权代言人、是原生家庭伤痛的代名词。这些妈妈要么是蜷缩在家庭中,没有向外获取权力地位的可能性;要么是被父权同化,失去共情力和同理心。

后者是潜意识里的阿尼玛斯控制过多,表现出控制欲强、过度信任权威、崇拜理性和逻辑。而前者是发展不足,陷在关系和情感中,背负他人的期望,自我牺牲。

如今的Mommy,则是这两股力量的结合体。既能向客观世界探索、求证、获取,又没有失去本身情感和直觉的部分,整合了内心的刚柔两面。这不是要求妈妈既主内又主外,而是一种内心的完美,根据各自不同的阿姆尼斯发现更多选择。

像《好东西》里的王铁梅这种Mommy,就真的是“雌雄同体”。在宋佳最近的采访中,她说被叫妈妈,意味着安全感


对,这种安全感,同样也是Daddy的词中之义啊!即——既能在现实世界获取物质和权力,更重要的,是还保有女性的情感天赋!投射在男性身上的那部分“母爱渴望”,终于也回到了母亲自己身上。

研究童话的书《他和她》中说:

男人的英雄之旅终点是找到城堡,而女性生来就在城堡,她们常常在内部关系中,被分散注意力、消耗感情,迷失自己,忘记要做什么。

而新的Mommy,在与父权缠斗多年后,终于能够与自己潜意识里的力量连接,释放自信和决断,与外部世界交手。

就像刘晓庆所说,学会借力和共生,万物皆为我所用,将女性的同理心、连接能力,发挥到外部去。

“中女”“铁血老太”型角色也是这样,越活越明白,越活越大胆,与年轻女孩在糖衣炮弹、警告规训下的样子完全不同。


#

Mommy的爱和同理心

才是超能力!

与内心的阿尼姆斯整合好关系,不意味着要“表现得像个男人”。过去,在许多女性的经验里,男性代表逻辑、知识、权力。女人在社会上没办法得到,但在潜意识里会认同这些。这可能会导致她们总想掩饰自卑、抗拒失权,或是变得喜欢讲逻辑和大道理,变得刻板、麻木。而Mommy所代表的新新物种,不会失去女性本身的特性。

就像《超异能族》中,韩孝周饰演的单亲妈妈李美贤所说——如果没有同理心,超能力又有什么用?剧中李美贤是拥有超强五感能力的特工,但她发现这些超能力并不会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所以她拼死也要隐瞒儿子那“开心起来就会飞”的超能力,妈妈给儿子的人生经验便是:爱与同理心才是超能力,为钢筋水泥的父权政治抹上了一层温暖色彩。


电视剧《超异能族》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

而像李娟笔下草原上的妈妈,也像拥有魔法一样,总是出其不意地解决生活难题,安全感十足,同时,她又有一颗追逐爱的、追逐自由的灵魂。

其实女性本身就拥有那些一直向外界苦苦寻求的东西。只是我们需要拨云见日,发现自己的天生完整。

比如朱迪·福斯特(Jodie Foster),银幕上当之无愧的Mommy,她的影迷将她难以定义的魅力总结为太Human了。她似乎从未受到过规训,在13岁时拍摄的《黑巷少女》中,就展现了一个坚毅小女孩如何对抗危险的父权社会。

而在后来的《沉默的羔羊》中,Starling警官依然是孤身一人在男权社会突围。她有优秀的体能,有细腻、敏锐、高直觉的特质;她有高出常人的敏感和慈悲,体现在对受害女性的同情,还有与上司为博取版面和荣誉截然不同的正义感。

电影《黑巷少女》

电影《沉默的羔羊》

这些例子,就是想说明:在浪漫剧两性关系之外,这样的进阶人格大概才是吸引观众的恒久魅力。


分析Daddy和Mommy两个戏称,最终还是借他人之镜照见自己,整合自己潜意识的力量,走向自我的完满。

此外这两个称呼也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近些年经济环境造成的人们心理上安全感缺失。借此了解自己内心的缺失并补充它,可能才是我们真正能做的。如果什么也做不了,有个精神寄托也是好事。

美剧《老友记》*图源网络

监制/Sherry宁李

文/B站@朱迪Wow

编辑/贤子

©版权声明:时尚芭莎网编辑时尚芭莎,本文系时尚芭莎网独家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