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场乐活 > 生活资讯 > 不想被叫“南方小土豆”,是我太敏感了吗?

不想被叫“南方小土豆”,是我太敏感了吗?

时间:2024-01-19 21:46 来源:时尚芭莎

不想被叫“南方小土豆”,是我太敏感了吗?

【时尚芭莎网讯】时尚芭莎

最近,随着冰雪大世界的爆火,哈尔滨成了许多南方人的冬季旅游目的地,与哈尔滨一同进入人们视线的,是“南方小土豆”们。“南方小土豆”这个梗火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南方人明明也有个子高的”“为什么没有叫南方男生‘小土豆’的”……

词语是中性的,称呼本身也没有恶意,但是在演进的过程中,玩梗的人却慢慢将其变了味儿。在一些语境下,互联网利用高度凝练和高度同质化的两把利刃,将通过旅游业重振东北经济这样一个宏大命题,用性缘叙事,重新进行了包装。

“南方小土豆”这个梗最开始源自一些南方游客的自嘲,表达他们看到北方人平均身高后的震惊,之后,东北人为了表达待客的热情,也用“南方小土豆”来称呼前来旅游的南方游客。

在网络泛娱乐化的快速传播下,“南方小土豆”延伸出了一些其他意味,这一称呼逐渐性别化,人们默认将南方游客中的男性隐去,而用来特指去北方旅游的南方女孩,并将其拟人为一个身型小、食量小、在雪中手舞足蹈的不谙世事的少女形象,“身穿浅色的羽绒服,头戴毛茸茸的可爱帽子,坐在行李箱上脚都够不着地”也成了“南方小土豆”的刻板特征。

为了欢迎远道而来的游客,哈尔滨使出了浑身解数,“中央大街铺地毯”“请鄂伦春族出山”“让游客抱白狐拍照”……一系列贴心行为却被一些网友评价为“哈尔滨,男,恋爱脑”。

基于此,互联网上开始出现关于“南方小土豆”和“东北暖男”的赛博娇妻文学。“哈尔滨现在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东北男人,遇到了一个温婉的南方妹子,为了和她‘在一起’,把自己的家底都拿出来了。”看似亲切的拟人化的方式,实则是用最传统的模子给男女两性的性别特征再一次进行形塑:高大、威猛、热情被划分为男性的特质,而与“南方小土豆”类似的娇小、柔弱、单纯的幼态特征则归属于女性。

一方面,对符合这种性缘叙事的审美标准的南方女性进行赞美,“南方小土豆好萌好可爱”;另一方面,对不符合这个叙事的北方女性进行反向鞭策,“这可爱劲儿,够北方女的学一辈子的”。这样的语言逻辑背后,是通过将南方女性和北方女性置于对立位置,放大她们的不同之处,来完成整个性缘叙事中女性的客体化。

在这样一场赛博配对中,女性再一次被规训为弱小、幼态、需要被宠爱,而这种性缘叙事不仅加深了对于南方人身高的刻板印象,在某些程度上更是加诸在女性群体身上的标签,似乎女性只要满足娇小可爱的特质,学会示弱,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收获到来自男性的关爱和保护。

除了性别化,“南方小土豆”在互联网多元的使用场景下还被赋予了幼态化的色彩,这一称呼开始和“香香软软”“吃饭一小口一小口”画上了等号,发展到后来甚至出现了“好想养一只南方小土豆”“北方185男大求一个南方小土豆女友”这种充满“宠物爱”的言论。

前阵子很火的“宝宝碗”事件就是成人幼态化的典型例子,事情的起因是,一些女生因为饭量小,会用一个很小的碗跟男朋友分食一碗面,然后把这个小碗称作是“宝宝碗”。其实这本来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真正让人感觉到不适的是,这些女生把这种极其正常的,完全谈不上是关爱的行为,主动粉饰为对方爱自己的证据,心甘情愿活在对方营造的甜蜜幻想里。

与“宝宝碗”类似的还有“奶嗝文学”。奶嗝文是指小说里其中一个主角非常娇弱可爱,一举一动都透露着奶味儿,类似于生活不能自理、打个嗝都是奶味儿的、将“生气气”之类的叠词挂在嘴边,因此受到另一个主角的包容和宠溺。

这种所谓的“娇宠”,本质上是美好的陷阱与幻觉,它会给予女性心理暗示。一旦进入恋爱关系,就自动将自己放在弱势的地位,对恋人产生百分百的依赖,得到宠爱似乎成了最值得炫耀的事情,从而陷入不健康的亲密关系。最后离真实的世界规则越来越远,从本可以不,变成了不得不依赖。

《俗女养成记》里的洪育萱,从小到大都是一个聪明优秀的女孩,在大学毕业后嫁给了一个很会赚钱的男人,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求婚的时候,男人说会照顾她,不让她吃一点苦;婚后男人不让她上班,说怕她辛苦。她最终在这样的甜言蜜语里沉溺下去,被冷落、被出轨、被家暴都没能让她放弃这段早已变质的婚姻。在中年离婚后,她彻底失去了独立生存的能力,找不到工作,也无法养活自己,再也不能回归到平常的生活中。

西蒙·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说:“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每一种事物都在诱使她走容易走的道路;她不是被要求奋发向上,走自己的路,而是听说只要滑下去,就可以到达极乐的天堂。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已经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

当“南方小土豆”这一称呼被包裹上了“幼态化”的外衣,好像女性在世界眼中的最佳姿态就是当个小孩,越孩童化越受喜爱,越瘦小、越脆弱、越易于掌控,就越受欢迎。这种价值观的终点,并不仅仅停留在网络上,而是在每一个女孩艰难上坡的关卡上,给予她一个五光十色的华丽的温柔的陷阱。

“别上去了,快下来吧,这里多美好。”

邹贵波老师在书中提到:“泛娱乐化所标榜的‘娱乐一切’看似打破了精神生产各环节之间的束缚而让精神生产者以开阔、宽广的视野去创造新的精神产品,但是它打开的‘天窗’外并非自由探索的领域,而是利用‘算法’的精准推送将精神生产者桎梏于‘信息茧房’之中,从而沦为‘信息孤岛’的‘原住民’。”

“南方小土豆”作为一种梗文化,本身是不带褒贬意味的中性词。无论是南方人的自嘲还是北方人的亲近,都是建立在希望东北旅游业能越来越好的目的基础上,不应该为了玩梗对其进行拟人化和性别化的臆想。

如果把这一称呼贴上性别标签,让它变成了一种女性符号,甚至用“性缘脑”对其进行低幼的“拉郎配”,打着宠溺的旗号发表类似于“想养一个南方小土豆”的言论,忽略被玩梗群体的感受,一厢情愿地将其视为自己凝视视角下的表达工具,在传播过程中偏离了原本的目的,让社交媒体中的共情从善的美好情感滑向猎奇与窥探的游戏,就是带有冒犯性质了。

当我们用“嗑cp”的视角看待南北方城市的友好来往,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一对身高差、口音差的男女爱恋上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模糊掉很多原本值得探讨的严肃话题。哈尔滨文旅局为了促进旅游业进行的一系列举措被解读为“你就宠她吧”,冰雪大世界因为人流量太大,管理跟不上而出现事故,却被网友娱乐化为:“大老爷们儿太粗心了。”

类似的还有“男人带娃,活着就好”的熟悉调侃,那些男人带娃的片段集锦,确实具有很强的娱乐属性。但是这种娱乐属性,会成为一块遮羞布,给本该承担家庭责任的家庭成员,免去了责任。而当这些认知成为常态,就会导致悲剧的真正发生。

《娱乐至死》中有这么一句话:“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或许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是:在短暂的网络狂欢过去后,该如何理性看待娱乐化标签下那些真正需要被关注的话题?

也许有人会觉得谈论少数群体的感受是小题大做,毕竟绝大多数的人并没有因此被冒犯到。但是正因为我们看到了哈尔滨这座城市为发展旅游业所做出的努力,东北人民对于远道而来的客人们满满的温暖与热情,才更不应该让来自那片土地的善意淹没在网络泛娱乐化的狂潮中。

而我们从始至终讨论的,都是那些将梗文化扭曲并强行添加个人臆想的个体,而非梗文化本身。

令人欣慰的是,在这样一场讨论中,我们看到了公众性别意识的提升,也看到了女性思想的进步与敏锐。就像《肖申克的救赎》里那句经典的台词:“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它们的羽毛太鲜亮了,当它们飞走时,你会由衷祝贺它们重获自由。”


坚强独立的女性存在于任何年代的任何角落,她们是海浪,是高山,是飞鸟,是拂面而来的清风,带着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在这个世界的重重诱惑和阻挠中,闪闪发光。

毛狸是我 & Violet


©版权声明:时尚芭莎网编辑时尚芭莎,本文系时尚芭莎网独家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