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场乐活 > 会生活 > 樱花树下的小画家说,每片花瓣都有自己的故事

樱花树下的小画家说,每片花瓣都有自己的故事

时间:2025-07-24 18:10 来源:时尚芭莎

樱花树下的小画家说,每片花瓣都有自己的故事

【时尚芭莎网讯】时尚芭莎

在美育的世界里,

孩子们发现摔碎的陶泥

也能长出新的故事,

无边无际的想象力,

可以引领他们打开无数神奇的大门。

“小羽,该把画纸收起来了哦。”

放学铃声响了,东风小学的刘娜老师轻轻拍了拍趴在芭莎美育教室最后一排课桌上的男孩,小羽慌忙用袖口遮住胳膊下的画纸,仅仅露出一点角落——歪歪扭扭的树干、枝丫上零星点缀着几个灰色圆点——这是他第三张未完成的《我的校园》。

细腻的刘老师留意小羽很久了,每次拿到画纸,他都把彩笔摆成整齐的小方阵,却迟迟不肯动笔,如果铅笔尖不小心在纸上戳出小破洞,害羞的他好像做错了什么事那样赶紧把手收回来。

● 孩子们在芭莎美育教室绘画创作

小羽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刘老师捉摸不透,但刘老师希望借助美育的魅力,一点点打开他的小宇宙。

春分那天,刘老师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来到操场边的樱花树下,粉白的花瓣落在孩子们的蓝色校服上,小羽目不转睛地观察着,刘老师捡起一片半透明的花瓣放在小羽手掌里说:“你看这片花瓣,边缘像不像被小老鼠啃过的饼干?花蕊就像撒了金粉的细面条呢。”安静的小羽忽然抬起头,眼睛里亮晶晶地说:“老师,这个颜色像不像草莓味的冰淇淋?”

在那天的画纸上,小羽第一次填满了整张画纸。橙色为底,他说那是夕阳给樱花镀的金边,棉签点出细细的花蕊,他说每根花蕊里都藏着会发光的小蚂蚁……

后来刘老师发现,小羽的铅笔盒里多了一个皱巴巴的笔记本,里面偷偷画着数学老师像泡面一样的卷发、体育课上像长了翅膀的鸡蛋那样飞翔的羽毛球。下雨天,他指着积水里的涟漪说:“老师你看,这是天空在给大地画酒窝呢!”

学期末的画展上,小羽的《樱花雨》引起了同学们的围观和惊叹,画里的小女孩穿着蓝裙子接花瓣,而每块花瓣精灵上都露出极小的笑脸。“因为每片花瓣都有自己的故事呀!”

  ●孩子们完成的美术作品

现在的小羽依旧坐在教室最后一排,但他的画纸总是最先被彩色填满。他会在画纸边缘画满小太阳,说要给每幅画里的主人公照亮前路;会把橡皮屑收集起来,说那是云朵掉下来的小绒毛。

每当看到他趴在窗台画晚霞的背影,刘老师都忍不住想起那个樱花纷飞的午后——原来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而美术课,就是让他们把星星种进画纸的魔法课。

每到周二的下午,上陶泥课的教室里散发出若隐若现的泥土香,突然传来“啪嗒”一声,紧随着更是一阵带着哭腔的道歉。

刘老师回过头,发现原来是小明正在做“小房子”的泥坯不小心摔落,全都散落成碎块了。既害怕又伤心的小明忍住泪水,让刘老师看了都心疼极了,看着满地碎片的刘老师灵机一动,捡起波浪形状边缘的泥块轻声对小明说:“你看,这个摔歪的屋顶,现在变成会遮雨的‘蘑菇伞’了呢,森林里的小房子,正需要这样的屋顶呀!”

  ● 孩子们在陶泥课上的作品

被刘老师这样一说,小明愣住了,同学们也都惊奇地围了过来,刘老师用牙签在“蘑菇伞”顶端戳上几个小孔继续说道:“小烟囱断了也没关系,我们可以让它变成会冒烟的树桩,说不定里面还住着会烤栗子的小松鼠呢!”

不知不觉地,大家也加入了这场充满奇思妙想的创作中来。

小明用棕色陶泥搓成松鼠形状,让它抱着一颗红泥捏的“栗子”趴在断烟囱上。“这样它就不会掉下去了!”有人用绿色泥搓出卷曲的藤蔓,绕在蘑菇伞边缘;有人把白色斑点捏成小云朵,粘在屋顶上;最妙的是朵朵,她用指甲在蘑菇伞表面划出细密的条纹:“这是雨水流过的痕迹,摸起来像小刺猬的刺!”

  ● 陶泥课上认真创作的孩子们

当这栋歪歪扭扭的“森林小屋”被放进晾坯架时,原本的“事故现场”变成了最特别的作品——蘑菇状的屋顶上嵌着银杏叶的纹路,断烟囱成了小松鼠的瞭望台,窗台上的“积雪”其实是故意留下的指纹印,小明说那是“冬天的签名”。

期末展上,小明用摔碎后重新揉和的杂色陶泥,捏了座“会跳舞的火山”——火山口歪歪扭扭地冒着“岩浆”,山脚下还藏着用指甲刻的迷你小人,举着旗子喊“火山先生,生日快乐”。

正如大家被这些不够完美但惊喜十足的作品所吸引那样,在美育的世界里,孩子们发现摔碎的泥也能长出新的故事,无边无际的想象力,可以引领他们打开无数神奇的大门。

“课后一小时”美育公益项目落地东风小学的四年时间里,学校的美育课程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拓展。

美术、阅读、音乐等分级美育课程的开展,不仅让学生们接触到了更多的艺术形式,也让他们在参与中感受到了美的力量和魅力,一堂堂充满创意的美育课,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创造力。

  ●在日渐浓厚的美育氛围中,孩子们变得更加自信开朗

而在所有主题课中,刘老师情有独钟于一堂《自然拓印·泥土写诗》的主题内容。

“孩子们捡来树叶、花瓣甚至枯草,拓印在陶泥上,再用彩泥点缀。淘气的男孩把爷爷用了几十年的竹编烟袋拓印在泥板上,把奇特的纹路变成了爷爷的‘魔法印章’。”

美育课上,乡土资源也成为了美育素材的一部分,让孩子们发现“家乡处处是艺术”,扎根于乡村教育二十余年的刘老师也不禁感叹:“这种对本土文化的审美觉醒,比任何技法更为珍贵。”

如今,东风小学会定期举办各种美育活动,绘画比赛、手工制作、艺术创作展示……不仅限于美术领域,还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等多元化的艺术形式。

在每月举办的校园美育展上,孩子们用作业本背面画了“山间四季”。端午佳节之时,孩子们用粽叶、艾草编“驱蚊香囊”,利用采集来的花瓣树叶调色设计“乡村色卡”。每一个看到作品的大人小孩都纷纷惊叹:“原来孩子眼里的乡村这么美!原来我们的乡村这么美!”

  ●孩子们在作品墙前展示自己的画作

在刘老师眼里,乡村小学,远不只是几栋教学楼、几间教室那么简单。

在广阔偏远的平原地带,乡村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乡村的“希望引擎”。它是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用教育弥补亲情缺失;是乡村文明的“传播站”,培养有知识、有素养的新一代;是连接城乡的“桥梁”——当孩子带着乡村赋予的坚韧与质朴走向更宽广的世界,终有一天能以所学反哺家乡,让这片土地焕发新的生机。

“这里的教育或许不够‘华丽’,却足够‘真实’——它扎根土地,守护着每个孩子的成长,也默默孕育着一整个村庄的未来。”

- END -

* 图片来源:本期项目校老师—刘娜

📑

监制:CY

责编:哲Zhe

撰文:小山

排版:Zz&Kw

©版权声明:时尚芭莎网编辑时尚芭莎,本文系时尚芭莎网独家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