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芭莎网讯】时尚芭莎
浸润着纯真童趣的作品,
如同无数微小的星光,
照亮乡村美育
曾被长久忽视的角落——
关于美的感知、创造的热情和自信的表达。
纸片折叠成发带的弧度,卡纸剪裁出点赞的手势,当黏土遇上想象力,转眼就捏出春樱、夏荷、秋柿、冬雪的四季轮转。在沽源县闪电河乡小学的芭莎美育教室里,这些跃动的创作背后,藏着一群孩子被美育唤醒的生命力。
初到沽源县闪电河乡小学,崭新的教学楼和老师们洋溢的热情,尤其是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设置,曾让赵类思老师满怀期待。然而,当她真正深入课堂,现实却如冷水浇头:这片美育的土壤,远比想象中更为贫瘠。
● 孩子们创作的黏土四季
“孩子们拿起画笔,眼神里透着不确定。铅笔在纸上试探了很久,才歪歪扭扭地画下一条线。看到那些犹豫的线条,我心里‘咯噔’一下,一时真不知从何入手。”赵老师清晰记得当时面对美育课堂的无措。
孩子们的日常大多被课本与相对单调的校园生活填满。“美术课上的颜料大多是结块的,画笔秃旧短小,经常得好几个孩子轮流传递着使用。音乐课和美术课,大多由我们这些语文、数学老师兼任。我们想做好,但说实话,既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美术训练,也找不到特别有效的方法去真正引导孩子们感受美、创造美。我们在美育课堂上能做的非常有限。”赵老师坦言。
●孩子们在芭莎美育教室里认真地上着课
“直到‘课后一小时’美育公益项目落地我们学校,情况才逐渐有了转变。崭新的画材、精心编排设计的美育课程,让孩子们终于可以放手创作。特别是双师美育课堂,着实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对孩子们来说,他们有了专业美育老师的悉心引导;对于我们老师而言,就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专业美育应有的模样,也让我们更有信心、更有方向去开展美育实践。”跟孩子们一样,赵老师对于美育课堂也越发充满期待。
在赵老师的观察中,孩子们微妙的蜕变悄然发生。他们开始在画纸上涂抹出大胆、鲜活的色彩。那间50平方米的芭莎美育教室,渐渐成了一个情绪自由流淌、心事悄然安放的奇妙空间。
在“大自然的色彩”的美育课堂上,赵老师带着学生们走出教室,在校园里观察花草树木。孩子们瞬间被点燃了:“这花瓣的颜色好漂亮!”“我要把这片叶子画得和真的一样!”他们蹲在月季花丛前,细数花瓣上由深及浅的粉红渐变;有的捧着叶子,研究背面蛛网般精密的纹路。回到教室,他们用深深浅浅的绿,一丝不苟地勾勒叶脉,连叶尖微小的锯齿都清晰可见。这种沉浸式的自然体验与美育实践,让赵老师惊喜地发现了他们对自然那份敏锐的感知力。
● 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进行艺术创作
但美育的力量远不止于此,它更在于为每个孩子找到表达的出口和自信的支点。五年级的小宇性格内向,平时在班上很少主动发言。然而,在一次手工课上,他默默地用彩泥和收集来的瓶盖,创造了一个令人惊艳的“海底世界”:形态奇异的海洋生物、摇曳的海草、发光的珊瑚礁,这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作品,与他安静的外表形成鲜明反差,却真实地展露了他内心的丰盈世界。
● 小宇创造的《海底世界》
“我记得那天给小宇拍作品的合照时,他骄傲地把自己的作品高高举过头顶,下巴微微扬起,眼睛里闪着光。那一刻,他不再是角落里那个沉默的孩子。”这张照片,被赵老师珍藏在手机相册,成为无数个“光芒初现”时刻的见证之一。
“在美育轻松、包容的氛围之中,孩子们更愿意敞开心扉。”赵老师发现,在这个没有标准答案的空间里,孩子们更敢于展现真实的自我,甚至那些在文化课上表现平平的孩子,也常常在艺术创作中展现出惊人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 学生们的精美作品
“真实地‘看见’孩子们的闪光点特别重要。”赵老师强调,“这让我真正理解到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当老师能欣赏到孩子们的闪光点时,他们能感受到这份真诚的认可,信任自然就建立了。”
“芭莎美育教室平日里是自由开放的,我总能看到课后孩子们自发地跑来这里。”丰富的绘画工具、精美的图书绘本、随手可取的创作材料都吸引着他们。有的趴在桌前专注涂鸦,有的蜷在角落静静翻阅绘本,还有的三五成群,叽叽喳喳地用黏土捏出各种充满童趣的小玩意儿。
●芭莎美育教室的墙上挂着孩子们的奇思妙想
这间芭莎美育教室的墙上,早已挂满了孩子们的奇思妙想——瓶盖拼贴的璀璨星空诉说着对宇宙的向往,纸筒构建的动物乐园洋溢着生机勃勃的童趣,这些浸润着乡土气息和纯真童趣的作品,如同无数微小的星光,汇聚在这间美育教室,也悄然照亮了乡村教育中曾被长久忽视的角落——关于美的感知、创造的热情和自信的表达。
- END -
* 图片来源:本期项目校老师—赵类思
📑
监制:CY
责编:哲Zhe
撰文:Zz
排版:Zz&Kw
©版权声明:时尚芭莎网编辑时尚芭莎,本文系时尚芭莎网独家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