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芭莎网讯】时尚芭莎
难以察觉到的细微变化,
在五彩缤纷的画纸上
亮起一盏盏小小的“情绪”信号灯。
当我们置身森林,指尖触碰到的树干枝叶,教会我们如何感知自然的模样;当我们走进春天,花香随着春风扑面而来,让我们嗅到生命绽放的气味;当我们等待新年,喧闹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我们在倒计时里听见崭新的希望。
触觉、嗅觉、听觉、味觉、视觉……五种不同感官,引领着人们感受世间万物的精彩和奇妙,而在莲池镇胡庄小学的一间明亮的芭莎美育教室里,一堂堂美育课,正在激发乡村孩子们在有限的地域空间中,感知到无限延伸的美好。
● 孩子们在田野边感受自然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那时候我们班上有个先天听力障碍的男孩小明,他虽然佩戴助听器但只有大声说话或者靠近交流才能听见,在平常的课堂上参与度都不是很高。”担任美术老师的王岩老师心思细腻,对孩子们的状态一直保持着密切关注。
在一次芭莎美育课的课堂上,老师播放了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让同学们感受音乐中的情绪,再用色彩和线条进行描绘。细心的王老师很快就发现,由于听力的薄弱,小明独自在角落里茫然无措,正当他还在思考着用什么办法来引导小明时,“意料之外的惊喜”发生了。
● 孩子们全神贯注地听着芭莎美育课
“芭莎美育课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创作材料,不同肌理的彩纸、闪闪的亮片、流动四溢的水彩,这些新鲜的工具包一下引起了小明的注意。”王老师默默地观察了小明的变化,为此感到惊讶又感动,“他不再试图去‘听’,而是开始专注地‘观察’,最后完成的作品竟然充满了动态感和无数的小细节!”
● 孩子们在芭莎美育课上创作的作品
美育的意义或许就在那一刻变得具象化起来。
艺术超越了声音的障碍,让小明可以用自己独特的“感知”方式参与到创作中来,也让王老师更直观地感受到了“感知世界的魅力”。
“我想芭莎美育课程提供的丰富材料和包容性的美育理念,不是为了培养‘小画家’,而是为了点燃每一个孩子内心的‘小宇宙’,让他们发现‘我能行’,真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与自尊。”
● 绘画也是孩子们表达的一种方式
如果说“感知”是美育引领孩子们在探索世界的路上迈出的第一步,那么“表达”则毫无疑问是紧随其后的第二步。
人们在每一个不同的成长阶段,都本能地用一切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哇哇大哭是最原始的表达,牙牙学语是迫不及待的表达,哈哈大笑是全世界通用的表达。
但对于正在努力学习文字、书写和语言的孩子们而言,表达似乎又变成一件不那么容易的事情——有的孩子因为陪伴的缺失,而不善表达;有的孩子因为性格上的内敛,而害怕表达;有的孩子拥有敏锐的触角,却不知如何表达。
“我最喜欢的一堂芭莎美育课,是一节让孩子们通过美术来表达自己情绪的课。”之所以对这门课如此偏爱,也正是因为这堂课的出发点和王老师对美育的理解不谋而合。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多时候难以用语言描述愤怒、焦虑或委屈。但在那堂课上,我们借用绘本引导孩子将情绪转化为色彩和形状,红色是喷火的愤怒、蓝色是滴答的忧伤、黄色是蹦跶的快乐……孩子们把内心深处抽象的感受画成具象的角色,赋予了情绪一种‘可对话’的生命力。”
●美术创作给孩子们带来了丰富又有趣的想象
在王老师看来,这个方式不仅帮助孩子们正确认识、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也能帮助他们消灭克服那些消极悲观的负面情绪。
许多在表面上难以察觉到的细微变化,也在五彩缤纷的画纸上亮起一盏盏小小的信号灯,让老师们能够借此了解到孩子们内心的需求和渴求,及时去给予关注和回应。
“2019年我刚来学校报到的时候,虽然是美术相关的专业出身,但因为学校师资短缺、各类美育课程难以开展,我也担起了教主科课程的责任。”六年前,年轻的王老师选择回到乡村,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缩小城市和乡村教育的差距,让乡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同样优秀的教育。
在他看来,乡村教师像是“一座桥”,他们连接起了浩瀚的知识和乡村的孩子,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最后一公里”。
● 一笔一画,画下自己的灵感创作
随着教师队伍的逐渐扩大,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胡庄小学终于慢慢有了美术课、音乐课和体育课,王老师的满腔热情也终于有了用武之地。然而,另一个新的难题却紧随其后——学校的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留守儿童,家长对美育学习的支持有限,而学校也难以承担美术用具的开销。
在王老师入职两年后的秋天,“课后一小时”公益美育项目来到了胡庄小学,为学校改造了一间宽敞、明亮又干净的芭莎美育教室。
王老师分享道,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这间神奇的教室就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我们上完了所有的芭莎美育直播课、录播课课程,数不胜数的课外书籍、绘本,学生们全都自由观看,给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课本外的知识。”
● 孩子们在芭莎美育教室沉浸式阅读
为了丰富孩子们的美育体验,王老师也在积极探索美育教学新方法,今年4月,王老师参与了“课后一小时”美育公益项目县域乡村美育教师培训(沈丘站),通过自然美育的实践探索、丰富的美育实践案例、地域性美育课程的探索,王老师对于如何更好地开展美育实践有了更清晰、更深入的认识。
● 王老师参与“课后一小时”美育公益项目县域乡村美育教师培训(沈丘站)
如今又是几个春日过去了,“课后一小时”美育公益项目在胡庄小学播下的种子,已经逐年生根发芽,茁壮生长,随一阵风拂过孩子们的脸庞,带来阵阵悠远绵长的花香。
- END -
* 图片来源:本期项目校老师—王岩
📑
监制:CY
责编:哲Zhe
撰文:小山
排版:Zz
©版权声明:时尚芭莎网编辑时尚芭莎,本文系时尚芭莎网独家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