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芭莎网讯】时尚芭莎
1934年,《Harper’s BAZAAR》传奇主编Carmel Snow第一次见到Alexey Brodovich,便被其作品深深吸引,她敏锐地觉察到,改变时尚杂志未来的契机即将到来。于是当即决定聘用这位风格前卫的艺术家,担任BAZAAR的艺术总监。
这一极富远见的先锋之举,让BAZAAR迅速成为杂志界的美学典范,同时开启了BAZAAR与艺术的不解之缘。
近百年时间里,BAZAAR发掘了无数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摄影师,参与过无数颠覆性的艺术合作项目。从超现实主义到波普艺术,从东方美学到达达主义,任时光流转,审美更迭,BAZAAR始终站在时尚×艺术领域的最前沿。
作为20世纪颇具传奇色彩的视觉艺术先锋,Alexey Brodovich出任《Harper’s BAZAAR》艺术总监,只是BAZAAR诸多广受赞誉的艺术合作事件的开端。在Snow和Brodovich的促成下,更多引领时代美学的艺术家与人气摄影师加入进来。
Carmel Snow和Alexey Brodovich(右一)讨论排版
当中最著名的故事,当属BAZAAR与美国传奇艺术家曼·雷(Man Ray)的长期合作。后者的身份包括画家、摄影师、雕塑家、电影制片人和诗人,他特立独行的艺术创作跨越了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并将时尚摄影视为自己创作实验性艺术作品的重要手段。
《Harper’s BAZAAR》1937年2月刊
在与BAZAAR紧密合作的1933到1938年间,Ray被准许以他独特的美学风格和艺术视野进行拍摄。一系列极具实验性的先锋之作,由此诞生。
比如令人惊叹的《Déshabillé en contre jour》,模糊了艺术与时尚的界限,将女性的曼妙胴体化为超现实主义艺术。夸张前卫的红唇作品《天文台时间-恋人》(Observatory Time – The Lovers),原型出自Ray于1929年所拍摄的《李·米勒的红唇》(Lee Miller’s lips),出版在1936年11月刊的BAZAAR内页中,大胆又前卫,对后来的时尚摄影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35年,Déshabillé en contre jour
《Harper’s BAZAAR》1936年11月刊
Ray在二战期间决定放弃时尚摄影。同一时期,移民美国的赫伯特·拜耶(Herbert Bayer)开始与BAZAAR展开合作。许多人知道Bayer的名字,是因为他现代平面设计大师的身份,事实上,他也曾与时尚、流行艺术擦出过火花。
1940年8月出刊的《Harper’s BAZAAR》杂志封面,便出自Bayer之手。由多张女性面孔构成,每张面孔都有着不同颜色的嘴唇,重复的图像与缤纷色彩,精准切中了波普艺术的表达,却比波普艺术的诞生早了十几年。据说,后世最为著名的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也曾受到Bayer一些早期波普作品的影响。
《Harper’s BAZAAR》1940年8月刊封面
有趣的是,十几年后,在波普艺术刚刚兴起的20世纪50年代,Snow和Brodovich便委托Andy Warhol为BAZAAR创作内页插画。并受到如此评价:“这些Warhol为BAZAAR创作的早期作品非常精致,预示着波普艺术的图形风格。它们迷人、现代、强烈。”
20世纪1950年代,安迪·沃霍尔
为《Harper’s BAZAAR》创作的插图
在Brodovich超越当代的艺术思维引领下,BAZAAR的艺术性达到空前高度。全然崭新的艺术呈现与充满颠覆性的艺术合作,让BAZAAR有别于其他同类型杂志,成为视觉美学的标志性刊物。
进入50年代,时尚的目光转向更为人性化的领域。作为时代引领者的BAZAAR,签下多位纪实风格的艺术家及摄影师,他们的作品超越时尚,更强调现实与情感之美,开创了时尚摄影艺术的新风貌。
比如被称为BAZAAR御用摄影师的理查德·阿维顿(Richard Avedon),他在21岁时被BAZAAR发掘,之后双方合作过无数令人惊叹的摄影佳作。
Richard Avedon(左)和舞蹈家Fred Astaire,
1956年
毫无疑问,Avedon也是最好的肖像摄影师之一,他镜头中的女孩,从不是雕塑或展示服装的道具,她们跳舞、思考、欢笑,优雅地跨过水坑……一系列摄影作品,仿若电影叙事般生动而充满情感,为BAZAAR定下了新的视觉基调。
1956年8月
1957年
1962年7月
摄影记者出身的弗兰克·霍瓦特(Frank Horvat),则为《Harper’s BAZAAR》杂志引入了新闻摄影的手法。身着华服的模特可能出现在任何地方,市场、酒馆、画摊、咖啡馆……街道和人群是最完美的拍摄背景,通过其独特的视角捕捉模特融于其中的一瞬——鲜活、有生命力,同时不乏艺术气息。
到了60年代,阿波罗登月计划刷新了人们对宇宙和未来的认知,使得那一时期的时尚摄影作品,或多或少受到未来主义的影响。当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不得不提梅尔文·索科尔斯基(Melvin Sokolsky)拍摄的“Bubble”系列:模特置身于巨大的气泡之中,“飘浮”在城市的上空。
1963年,“Bubble”系列作品
这位充满才华的摄影师,被BAZAAR发掘时不过26岁。1959年,Brodovich的继任者、平面设计师Henry Wolf在杂志上看到了Sokolsky拍摄的广告,便邀请其竞选BAZAAR封面的拍摄。尽管没能获得拍封面的机会,但Sokolsky还是成功签约了。
之后合作的诸多项目中,最为知名的就是“Bubble”系列。据他自己说,此系列的灵感源于荷兰画家Hieronymus Bosch创作的《人间快乐园三部曲》中身处透明气泡中的小人,但Sokolsky也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现实主题,让承载着模特的气球飘荡在真实城市场景的上空。
1963年,“Bubble”系列作品
这种拍摄风格在上世纪50至60年代风靡全球,在90年代的BAZAAR亦有所呈现。经历过浮夸的80年代,90年代的时尚转向简洁、务实,时任主编Liz Tilberis请来了彼得·林德伯格(Peter Lindbergh)。
这位后来被誉为“魔力诗人”的伟大摄影师,同样擅长在摄影中加入叙事与情感,借由影像讲述女性的故事。这些故事为艺术和时尚摄影带来了新的视野,正如Tilberis上任后首期封面所言:“Enter the Era of Elegance”。
《Harper’s BAZAAR》1994年
《Harper’s BAZAAR》1993年12月刊
《Harper’s BAZAAR》1992年11月刊
通过艺术视角记录社会生活,反映当下热点议题,在引人入胜的叙事中展现时尚摄影之美,这些合作无疑是BAZAAR跨时代美学的象征。
除了邀请艺术家出任艺术总监,与艺术家进行拍摄合作,BAZAAR还能以不同的方式与艺术紧密相连。
2013到2014年,时任英国版《Harper’s BAZAAR》主编Justine Picardie推进了BAZAAR同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V&A)的持续合作。内容包括一系列限量版封面,以博物馆内的珍贵藏品为主角,例如温莎公爵夫人在1958年穿过的礼服,出自Yves Saint Laurent在Dior的首个系列;或邀请Tracey Emin、Harry Cory Wright等艺术家及摄影师进行创作。这些特别定制的封面仅在V&A出售,许多都已成为收藏家的珍藏。
也是在Picardie的推动下,2018年,BAZAAR联手英国多家博物馆、画廊以及诸多艺术家、策展人,共同开启“芭莎艺术周”新项目,以庆祝女性在艺术界的非凡成就。这一活动,也让更多时尚爱好者和普通读者参与进来,了解时尚与艺术结合的新方式。
不只在英国,早在2017年9月,BAZAAR 150周年时尚艺术大展巡回到中国,将BAZAAR在150年来凝聚的一个个传奇影像与精彩瞬间陈列展出。读者们无须通过凝缩的杂志刊物,或是手机上的简单图像,而是真切地站在同比放大的艺术摄影作品面前,或通过细致的讲解,了解这些影像背后的故事。
Robert Henke、Pieke Bergmans等7位艺术家还专门为展览创作了艺术作品,进一步增加现场的先锋艺术氛围。
打破文字与图像的界限,跨越线上与线下的空间,用多元方式呈现时尚创作,这便是BAZAAR在当下的先锋艺术实验。
自传奇主编Carmel Snow将艺术纳入BAZAAR的版图,BAZAAR自此与艺术密不可分,并肩前行。它不只是Snow的那句“时尚终会过时,但艺术会让它永生”,更指引BAZAAR进行一场场大胆激进的先锋实验,在各个时代的一次次颠覆性艺术合作中,不断转换审美的新方向,让BAZAAR始终立于视觉美学之先。任岁月流转,依旧光芒耀眼。
©版权声明:时尚芭莎网编辑时尚芭莎,本文系时尚芭莎网独家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