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芭莎网讯】时尚芭莎
1867年深秋的纽约阁楼,油墨未干的《Harper's BAZAR》创刊号上,首任主编Mary Louise Booth的钢笔尖在象牙色铜版纸上洇开——“真正的时尚是心灵与眼睛的愉悦”。
1867年《Harper's BAZAR》创刊号封面
这位精通四国语言的女编辑不会想到,这本被称作“时尚圣经”的杂志,用象牙色铜版纸包裹着惊世骇俗的野心——BAZAAR用针脚缝合时代的裂痕,在浮华表象下埋藏着一部隐秘的人类文明启蒙史。
正如摄影师理查德·阿维顿(Richard Avedon)所言:“BAZAAR的镜头从不逃避世界的裂缝,它把裂痕织进华服的经纬。”
理查德·阿维顿(Richard Avedon)作品
自1867年创刊以来,BAZAAR从未将时尚局限在衣橱之内。从挑战束腰礼教到为职场女性设计战袍,这本杂志用150多年的坚持证明:真正的时尚,是女性争取话语权的无声宣言。
维多利亚时代的“叛逆针脚”
1867年11月的木刻婚纱封面下,藏着比蕾丝更坚韧的宣言——“这里将成为思想的交易所”。当整个社会用鱼骨束腰将女性禁锢成“家庭天使”时,BAZAAR却在时装图解旁连载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的婚姻控诉的小说,在巴黎高定插画下刊登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描绘童工血泪的《无路可走》——首任主编Mary Louise Booth用排版做“针线”,将时尚专栏与社会议题缝合成反叛的旗幡。
1871年8月19日,一篇题为《家庭主妇:另一种奴役》的文章如惊雷炸响。当时社会正鼓吹家庭好主妇的风气,而文中将维多利亚时代的家庭主妇比作“戴着丝绸手套的苦役”, 耗费在相夫教子和家务琐事这些“绝对的束缚”之中,直言“女性应有选择工作的自由”。这句宣言像一枚银针刺破时代的茧房,将“丝绸手套下的苦役”暴露在镁光灯下。
维多利亚时代的家庭主妇
1896年跨骑单车的女性封面,飞扬的马裤裙摆间,是比任何女权宣言都优雅的身体革命。裙裾飞扬间露出及踝马裤——这既是身体的解放宣言,也是对传统礼教最优雅的嘲讽。
1896年《Harper's BAZAAR》3月刊封面
战火与丹宁织就的新女性图谱
时光的梭子穿过工业革命的轰鸣,在二战的硝烟里织就新的经纬。当男性奔赴战场,BAZAAR的封面风格也变得愈加严肃,出现了红白蓝配色图案、医疗符号、红十字意象,以及第一次把镜头对准身着制服的女性形象。
1943年封面模特对镜看着士兵的照片,让“美”从沙龙走向车间,工装裤与粗跟靴成为新的时尚符号。
当牛仔连体裤登上铜版纸,粗犷的布料便不再是劳动标识,而是女性走出厨房的勋章。这种装扮既符合战时的现实需求,也展现了当时的时尚审美,传达出一种坚韧、勤劳的生活态度和女性力量。
从束腰时代的暗涌到战时工装的觉醒,BAZAAR始终在服饰的功能性与精神性之间寻找平衡,让时尚不仅是体面的外衣,更成为身份重构的铠甲。
从闺阁到朝堂的时尚觉醒史
当历史的车轮碾过性别平权的漫漫长路,BAZAAR的镜头早已超越对个体命运的关注,转而聚焦女性在公共领域的话语权建构。
1995年9月,主编利兹·蒂尔伯里(Liz Tilberis)在白宫林肯卧室与希拉里·克林顿对谈。镜头扫过第一夫人的书柜:法律典籍与儿童画作并置,深蓝罗兰·莫雷(Roland Mouret)套装悬挂于侧。
当政客攻击希拉里“不够柔美”,BAZAAR用利落剪影回应:“真正的权力从不需谄媚男性审美。”这场对话成为世纪之交的隐喻——女性开始用西装廓形争夺话语权。
希拉里·黛安·罗德姆·克林顿(Hillary Diane Rodham Clinton)
及至2018年超模凯特·莫斯(Kate Moss)勇敢发声,讲述行业潜规则,BAZAAR又一次站在所有女性这边助力声援,让那些藏在试衣间的性别暴力暴露人前,用黑白肖像里的显影带起行业的集体反思。
凯特·莫斯(Kate Moss)
从闺阁里的反叛到朝堂上的宣言,服饰的演变史恰似女性觉醒的进度条,BAZAAR始终是最敏锐的记录者与推动者。
当人们还在对肤色禁忌避谶,BAZAAR早已用镜头撕碎了种族偏见的幕布。这本杂志始终在证明:美,本就不该被肤色定义。
打破肤色封印的时尚革命
当民权运动如惊雷般劈开种族隔离的夜幕,BAZAAR早已在暗房里调配显影液,彼时种族议题暗潮翻涌,白人审美构筑起坚固的藩篱,时尚界还深陷白人审美主导的窠臼。
然而,《Harper's BAZAAR》2月刊封面却石破天惊,China Machado,这位名字嵌着“中国” 的中葡混血模特,身着一袭粉色礼服优雅亮相,并成为首位登上《Harper's BAZAAR》的非白种人模特。
1959年《Harper's BAZAAR》2月刊封面
那抹温柔的粉,不仅是时尚的注脚,更成为冲破肤色桎梏的宣言——美,本就不该被肤色定义;人权的光辉,理当辉映每一种独特的存在。BAZAAR以这般胆识与眼界,彻底叩响了时尚界对多元与包容的思索之门,之后越来越多的非白种人模特逐渐被世人看见。
镁光灯下,超模Donyale Luna身着豹纹套装,在镜头下以非洲雕塑般的轮廓凝视观众,豹子般充满野性与原始魅力的表情如利刃劈开种族隔离的夜幕。这位来自底特律贫民窟的混血模特,成为首位单独登封《Harper's BAZAAR》的非裔女性。
超模Donyale Luna
这些唯美的肖像化作投向种族主义的投石器,让那些有声的控诉至今震耳欲聋。
如果说China Machado和Donyale Luna的大片是划破黑暗的闪电,那么此后数十年的探索便是在光明中寻找更精准的光谱。BAZAAR的镜头始终坚持给到各肤色人种模特,这份对平等的追求从未停步,反而在争议中淬炼出更成熟的视角。
时尚作为平等的流动盛宴
从纽约的摄影棚到拉各斯的街头,从精心设计的大片转向未经修饰的素颜,BAZAAR终于让更多人明白:真正的多元不是橱窗里的彩虹旗,而是让每一种肤色、每一种文化都能在时尚的舞台上自主发声。
在2020年“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中,BAZAAR无数次力挺发声,设立新闻专栏,用自己的力量努力拼贴出最真实的多元光谱。从打破禁忌到守护原生,这份对“差异之美”的信仰,让时尚超越了视觉消费的层面,成为人类文明走向包容的通行证。
插画:erin lux
当我们倡导“反种族歧视”“审美多元化”,BAZAAR早就用行动证明:美,不该被种族标签限制。时尚的本质,是拥抱每一种独特,尊重每一份差异。它用150多年坚持证明:时尚的进步,离不开对社会议题的关注,当种族平等成为时尚内核,美丽才真正拥有无限可能。
在环保成为流行语之前,BAZAAR早已将生态议题融入时装基因。从二战后的面料配额警示到孟加拉棉田里的高级定制,这本杂志用百年实践诉说:真正的时尚,必须听见大地的喘息。
环保主义的先声与觉醒
当工业革命的浓烟第一次染灰天空,BAZAAR的编辑们便在字里行间埋下对自然的愧疚与反思。
20世纪60年代的时尚界沉迷于石油化工面料的璀璨,BAZAAR已在暗房里冲洗环保的底片:那些采用天然染料的设计师作品,那些聚焦可持续工艺的深度报道,像早春的第一声布谷,预告着时尚产业的生态转向。
1945年的“Victory”蓝色封面看似极简,却暗藏战后反思的伏笔;1947年迪奥“New Look”专题特意标注面料配额,让奢华裙摆成为资源危机的预警信号。
这些早期的环保实践,如同在消费主义浪潮中抛锚的灯塔,为时尚产业指引着另一种可能。
从道德装饰到生存革命的蜕变
进入新千年,BAZAAR对生态的关注从“警示”升级为“行动”,从产业链环保公益的灵魂拷问到生命意义的追溯。
摄影师彼得·林德伯格(Peter Lindbergh)让模特安珀·瓦莱塔(Amber Valletta)身披天使羽翼在曼哈顿四处游走,重新定义了“神圣与脆弱”。
时至今日,这仍是BAZAAR有史以来最具自我指涉性的专题之一。不仅是视觉艺术的突破,更是一场关于人性、时代与美的哲学思辨。他用镜头揭示:真正的神圣性不在完美无瑕的羽翼,而在敢于直面脆弱与真实的勇气。
“天使从天而降。她独自漫步。她只是长久地看着我,想要感动我。”
这些作品不再满足于展示环保的美好表象,而是撕开产业光鲜的外衣,让污染的代价、生命的重量与时尚的本质在镜头前坦诚相见。
时尚与自然的共生哲学
当2022年的镜头对准棉田、农田、牧场、林间……BAZAAR再次完成了从“观察者”到“参与者”的蜕变。
模特赤脚踏过草垛、泥土,田间劳作的农妇成为特邀出镜者——沾满泥泞的裙摆不再是美学的瑕疵,而是对“可持续时尚”最本真的注解。
如同Mary Louise Booth在1869年的宣言:“真正的时尚,必须听见大地的喘息。” 从面料溯源到产业链重构,从美学革命到价值观重塑,BAZAAR的环保实践始终围绕一个核心:时尚的终极使命,是让人类在追求美的路上,与自然共生而非掠夺。这份觉醒,让时尚从工业文明的奢侈品,升华为守护地球的诺亚方舟。
150年来,BAZAAR始终在做同一件事——用时尚的丝线,将不同时代的觉醒瞬间编织成网,让性别平等的光辉、种族包容的温暖、生态共生的希望,透过历史的缝隙照亮未来。
那些曾经惊世骇俗的封面,如今已成为文明的年轮;那些当年振聋发聩的文字,早已沉淀为时尚的DNA。
BAZAAR一直都在努力并践行着:真正的时尚从不是橱窗里的奢侈品,而是缝在时代衣襟上的良心——它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权密码,是民权运动的视觉传单,是生态危机的警示标语。
当我们抚摸这些带着体温的文字与影像,触摸到的是人类文明不断进阶的肌理,是时尚产业从 “制造欲望”到“承载理想”的华丽转身。
在这个万物速朽的时代,BAZAAR用一个半世纪的坚持证明:当时尚与灵魂共振,与大地共鸣,与人类共同的命运共情,它便拥有了超越时空的力量——就像Mary Louise Booth笔尖的第一缕墨香,就像Donyale Luna指间的那簇星火,就像孟加拉棉田泥土里的那串脚印——这或许就是时尚最本真的使命:将历史的裂痕,缝合成未来的精神图腾。
©版权声明:时尚芭莎网编辑时尚芭莎,本文系时尚芭莎网独家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