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芭莎网讯】时尚芭莎
看似单一的红油汤,拥有十几种原料相互激发的馥郁香气。碱水面浸润在红汤中,油润爽滑,在记忆中飘香。
这样一碗素小面,是陪伴重庆出生长大的设计师谢柯的家乡味道。
“好的开始很重要”,居住、生活在重庆的设计师谢柯的一天,往往由一碗小面开启,步行来到家附近钟爱的面馆,吃上一碗小面。
店老板来自云南,却能做出让身为重庆人的谢柯牵肠挂肚的味道,捞面的时机、搭配的小菜,是老板凭日积月累的感受与经验,在厨房舞台上的即兴演绎。
“没有一碗正宗的重庆小面只用一种香料”,这句话仿佛也道出了谢柯的设计哲学,像一位全球寻味的“大厨”,在设计现场捕捉事物之间的“共性”,即兴“下料”,在时间与想象力的催化下,创造让人感到自然和温暖的质朴空间。
重庆地处中国西南,地质多为喀斯特地貌构造,因此有着形象生动的“山城”之称。
较大的地形起伏,为这座城市带来复杂、多维的视觉效果,建筑内的第二层,外部看却是第一层,这种“冲突”时常发生,形成一种颇有生命力的“冲突感”。
“冲突感”是重庆建筑最标志的特色,
生活在这样高低错落的空间里,看似在一层,实际是在八层
带着这份感受,谢柯与团队陆续在故乡重庆完成涵盖——吃穿住行生活各方面的与生活方式相关的设计项目。
在长达二十年的设计实践中,不论是显露静谧又敬畏的既下山·梅里酒店、还是传递江南优雅情趣的夕上虎跑酒店、抑或是拥有回家般舒适感的新山书屋,谢柯以整体性的眼光,看见人、空间与地域之间的关联,通过自然质朴的材质构建情感共鸣的空间,纯粹、简单却温暖。
看似无关的元素,经他之手,顿生和谐。
他将设计作为一种表达,让儿时记忆与景象在空间中落地,蔓延出新的情感体验,由此不断与城市产生连接,叙说着熟悉又陌生的重庆故事。
饱和色彩与复古情调,已然成为大多数人对于重庆火锅的既定印象。谢柯设计的“滟设”火锅,却打破常规,以窗景为切入点,塑造出新颖的重庆火锅店。
“滟设”店铺所在楼栋位于南滨路两江交汇处,地理位置面朝长江、背依南山,能够一览山城起伏流动的景观,夜幕低垂,霓虹灯勾勒出交叠的建筑形态,映在熠熠江面,弥散的雾气为窗景再添一层朦胧与浪漫。
建筑交叠、两江流动,昏黄日落消失于嘉陵江面,构成一幅生动的“重庆叙事”,这一幕打动了当时的谢柯,决定设计一家不一样的火锅店。
就像他所言:“很多东西不一定要平衡,可以有不一样的东西同时存在,这样才丰富。”于是在“滟设”,你能同时享受到几乎最好的重庆夜景、鲜美的火锅与质朴风雅的空间,这些事物,在同一空间发生“化学反应”,让人慢下来,因火锅而一次次相聚。
打破了大多数人对火锅店的既定印象
如果说“滟设”是谢柯以当下的重庆为支点的一次叙事,那么gaagaa餐厅·格外小馆是他儿时记忆的一次再现。
正像他所说:“我觉得很多东西是一种时间的连接,包括音乐、文字、电影与食物,都是让我们去找到儿时的味道与记忆。”
“gaagaa”的名字灵感起源于重庆的一首民间童谣,其中那一声“肉嘎嘎”,牵连出多少重庆人记忆中的满足味道。
这也是谢柯首次正式创立餐厅,从菜品到家具再到空间全程主导,是更能代表他个人的设计表达。
谢柯首次正式创立的gaagaa餐厅,
从菜品到家具和空间,再现儿时记忆
在他的儿时记忆中,由于重庆山地地形的特殊性,格局朝向的概念并没有那么突出,景观反而是大家选择房子时更看重的要素,建筑与植物相伴的画面一直留存在他的记忆中。
在gaagaa餐厅设计中,他让门头空间向内退,先以植物引路,随后进入内部,置身开阔场域。眼前裸露的木梁、鲜活的植物、润雅的陶砖,前往餐桌的过程中,已然内心平静,进入到谢柯营造的故事之中。
谢柯说,通过“反常”的空间设计,让大家感受到不一样的重庆,也为游客或居民提供更多的目的地选择。
gaagaa餐厅内建筑与植物相伴,感受自然与内心的平静
这间餐厅主打融合菜系,不光是重庆味道,也能品尝到东南亚菜系。不同于常见的节奏快速的重庆菜馆,“gaagaa”是餐厅之外,也是包容闲聊的社交场域。
设计是对人的关照,因此研究不同人的行为方式,已然是谢柯平日生活中的有趣习惯。
从gaagaa餐厅的美食中体验另一个“重庆世界”
谢柯会在闲暇时来到gaagaa餐厅,观察来往的食客,他们的表情、举止,反映出真实的内心状态。“它跟设计的关联也挺强,更关照普通人的一种状态,他们是否真正喜欢,他们来到这儿是不是有愉悦的感受,你都可以从他们的表情与动作上感受到,也给我的设计很多启发。”
谢柯闲暇时来到gaagaa餐厅,
通过观察来往食客的感受以获得更多设计启发
在gaagaa·格外小馆,你能体验到另一个“重庆世界”,这里没有那么“火辣”,寻一块地方,三两好友边吃边聊,它就是这样一处舒适得像回家般的餐饮空间。
这个项目也让谢柯从一位爱美食的设计师,真正置入餐饮行业中,参与新荣记等明星项目的设计。设计师投注对美食的热爱,并以第一视角获得反馈,反哺设计。
谢柯最初因对“建筑”感兴趣而种下设计的种子,大学时便会自己做一些木制家具,不断在行动的过程中,感悟到人、空间与生活的关系。
如今,已从事设计二十余年的谢柯,更在意空间与人情感所发生的连接,这从他格外在意空间“现场感”的观念中可知一二。
空间与它所处的环境、所经历的历史,种种要素叠加,造就眼前的“现场”,以刚进入空间时,最纯粹的感知力,捕捉身临现场所浮现而出的灵感,这是谢柯所言的“设计的直觉”。进入“现场空间”的“第一直觉”往往是最传神的写照,往后的设计都是将这“第一直觉”用不同语言转译的过程。
谢柯工作室以白墙打底、木质家具“着色”,
大面积的玻璃窗让阳光可以在每一个角落呼吸
在重庆既下山·SUNYATA度假酒店的设计中,更能反映出谢柯创作中的“现场性”,以及如何用设计串联起过去、现在和未来,形成一种“时间性”。
酒店所处的位置能够看到重庆的两江与渝中半岛,在现场勘察的那天下着小雨,置身民国时期的建筑内,当时的轻轨声音划入耳畔,眼前是极现代化的江北城新区,以及重庆的两江,造成一种时空穿越的错乱感。
抱持着保留这一份“新旧交织”的感受,谢柯顺着建筑的构造,慢慢想象着以前的人会如何使用空间,由此设计了重庆既下山·SUNYATA度假酒店。
“我们想顺着建筑当年的状态去梳理还原,它可能也像一个想象,就像拍电影一样,我们会假想一些场景,然后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