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场乐活 > 文艺场 > 东方美学系列:想象了一个全新世界的约翰·列侬

东方美学系列:想象了一个全新世界的约翰·列侬

时间:2023-09-01 17:52 来源:时尚芭莎

东方美学系列:想象了一个全新世界的约翰·列侬

【时尚芭莎网讯】时尚芭莎

#Masters and Masterpieces大师与杰作

1969年,在西方反文化运动(counter-culture movement)、嬉皮文化以及反战运动到达顶峰之际,一场蜜月旅行成为了标志一个时代的文化行动。这次蜜月旅行的主角就是当时享誉世界的披头士主唱约翰·列侬(John Lennon)以及他的新婚妻子小野洋子。

1969年,婚后的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以一场“床上和平(Bed-in for Peace)”运动开启了两人的蜜月之行 ©️MoMA

在1969年的春天,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先后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和加拿大蒙特利尔进行了两次为期一周的“床上和平运动(Bed-in for Peace)”。两人穿着睡衣在床上接待各地飞来的记者,讨论爱、和平、战争等议题,呼吁“要做爱,不作战(Make Love, Not War)”。

在越战已深入14年之久,世界深陷战乱和纷争之际,列侬和洋子的“床上行动”看似“温和”,却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激起巨大反响。这场行动不仅是20世纪60年代反战运动中的重要事件,也标志着列侬在艺术和创作层面的理念转型与发展,体现出东方文化对列侬的深刻影响。

本期#Masters and Masterpieces 大师与杰作 将带领大家走进传奇音乐人约翰·列侬的音乐世界,从印度文化到日本俳句,看见他充满哲思的创作背后的东方智慧。

约翰·列侬(John Lennon)于1940年出生于英国利物浦,是摇滚乐队“披头士(The Beatles)”的核心成员,也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反文化运动(counter-culture movement)”的领袖人物,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音乐人、诗人和社会活动家。1994年,列侬入选摇滚名人堂,并于2004年入选《滚石》杂志评出的“历史上最伟大的50位流行音乐家”。

约翰·列侬的作品是一个时代的象征,通过对爱与和平的呼吁,他的创作鼓舞和启发了无数年轻人,至今仍对全球流行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1

东方情人:一杯怪味鸡尾酒

“我彻底沦陷在她这杯充满欲望的怪味鸡尾酒里。”

——约翰·列侬

约翰·列侬与小野洋子 ©️Brian Hamill

1966年9月 ,在纽约的先锋艺术圈已颇有名气的小野洋子在伦敦重新演绎了她两年前的作品《切片(Cut Piece)》。在这场令人震惊的行为艺术中,娇小的小野洋子端坐在舞台正中,随机邀请台下的观众上台用剪刀剪下她身上的一片衣服,直至赤身裸体。这场演出吸引了大量英国前卫艺术家、音乐人等创意人群的参与,在台下就有当时大名鼎鼎的披头士乐队主唱约翰·列侬。

小野洋子于1964年在纽约表演《切片》的现场。2003年,小野洋子再次演绎了这件作品。她说:“我第一次做这个行为时,心中充满愤怒与不安,但这次我是怀抱着对你、我与世界的爱而做。” 

 上图 ©️MoMA ; 

下图 ©️Yoko Ono, courtesy of Lenono Photo Archive

小野洋子1933年出生于日本东京的一个贵族家庭,14岁举家搬迁至美国纽约,在20世纪60年代就是纽约激浪派(Fluxus)艺术小组的重要成员。她的作品往往以打破常规的行为和指令挑战人们对于日常事物的认知,给人如当头棒喝般的顿悟感,颇具禅意。

列侬这样在他的回忆录中写下了1966年观看小野洋子行为艺术的感受:“她尖锐,她异于常人,她古怪的五官融合在一起却有种异于常人的吸引力。”

1966年小野洋子在伦敦Indica画廊的个展现场,这件名为《天花板绘画(ceiling painting)》的作品见证了小野洋子和约翰·列侬的初次相遇 ©️Yoko Ono, courtesy of Indica Gallery

不久,小野洋子在伦敦举办个人展览,两人在此相遇,从此列侬的人生,乃至世界的艺术史都因此改变。在展览中,列侬顺着一件装置作品的梯子向上爬,透过放大镜看到了天花板上一个小小的文字“Yes”,这个近乎于禅的经验给列侬带来了深深的触动,而当时的洋子还不知道这个勇敢爬上梯子的年轻人,就是披头士乐队的主唱约翰·列侬。

1969年,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在直布罗陀成婚,列侬手中拿着两人的结婚证书 ©️overthemoon.com

尽管两人的爱情颇受争议、几经波折,小野洋子对列侬的影响却是毋庸置疑的。乐队的另一成员保罗·麦凯特尼(Paul McCartney)说:“若非小野洋子向列侬灌输了当代艺术的前卫思想,也许就不会有《想象》这么成功的单曲。她身上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当代艺术的前卫思想以及作为艺术家观察事物的角度,她向列侬展示了另一种生活和创作的可能性。”

2

在印度:冥想即创作

“通过静坐冥想,我发现了能量,其实它一直都存在。以前我只有在事事顺心的时候才能找到它,但是通过静坐冥想,它就像倾泻的大雨一样。”

——约翰·列侬

1968年在印度的披头士一行人 ©️2018 PAUL SALTZMAN

1968年2月,初尝成功滋味的披头士乐队一行四人离开美国前往印度,在印度的里希盖什开始修习静坐,吸引了媒体的大肆报道,极大推动了西方世界对印度文化的关注,并将西方20世纪60年代的禅修热推向高潮。

约翰·列侬和保罗·麦科特尼在印度录制音乐 ©️avico.co.uk

披头士乐队在印度里希盖什,1968年。©️RAI TV7 1 Italian TV

在印度的旅程中,几个一炮而红的年轻人从突如其来的名利中暂时抽离,从内在的旅程中找到了久违的平静。列侬说:“我在一个房间里冥想了五天,我写了一百多首歌,我进入了一种极佳的状态,一些惊人的体验纷至沓来。”

收录大部分披头士在印度创作曲目的《白色专辑》,雪白的封面上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显示出印度之旅对披头士在美学层面的深刻影响 ©️udicovermusic.com

印度之旅就此推动了披头士的音乐突破,并让他们迎来了音乐生涯中最富艺术创造力的时期。在披头士旅居印度期间,他们一共写下了48首歌,大部分被收录在《白色专辑》当中。其中《亲爱的普鲁登斯》由列侬以同行人普鲁登斯为灵感写就。

在普鲁登斯看来,这首歌可以被看作是20世纪60年代的时代象征。普鲁登斯说:“我觉得这首歌的确捕捉到了冥想的精髓——那种身处异域,在万籁俱寂中潜心冥想的感觉。”

3

想象:一首歌改变世界

“想象所有的人们

都生活在和平宁静之中

你可能会说我在做梦

但我不是唯一的一个”

——约翰·列侬 《想象》

1971年,约翰·列侬离开披头士乐队,和小野洋子在英国的乡间共同创作了歌曲《想象》,这首歌也成为了列侬独唱生涯的最佳销售单曲。《滚石》杂志将这首歌列在“有史以来500首最伟大的歌曲”第三位,并称这首歌为列侬“送给世界最大的礼物”。

这首歌曲受到了小野洋子的诗集《葡萄柚(Grapefruit)》的启发,简单的字句如日本的俳句一般,充满灵动的诗意和深邃的哲思,表达着列侬对爱与和平的向往,以及对世界的美好祝愿,虽然没有“爱”和“自由”这样的字眼,却成为了标志一个时代的“圣歌”。

2022年,小野洋子与艺术机构Circa合作,将“想象和平”这句有力的口号再次带到世界各地的巨星广告牌上,持续传递着《想象》这首歌中的爱与能量©️circa art

1971年,《John Lennon/Plastic Ono Band》在日本发售,列侬在采访中提及:“在我读过的诗歌形式中,俳句是最美的。所以今后创作作品,我也会向更简洁精炼的俳句式风格转变。” 

针对列侬对俳句的兴趣,日本学者广田宽治理这样评价:“约翰·列侬并没有对外宣称自己喜欢禅和俳句,而是领悟其中的思想,在生活中去实践并运用于音乐的创作之中。像他那样的音乐家可谓凤毛麟角。我想列侬也很希望用日语写俳句吧。这种可能性已不复存在,实在是令人痛心。”

左图 列侬、洋子和西恩1977年家庭旅行照,摄影:Nishi F.Saimaru ©️Yoko Ono

右图 1979年在轻井泽,摄影:Nishi F. Saimaru ©️Nishi F.Saimaru & Yoko Ono

而列侬的《想象》也的确以其融合东方智慧的简单纯粹,打动了无数听众,让我们得以在他的歌声中,继续怀抱希望,想象一个美好、和平、充满爱的世界。

灵感库

披头士的印度灵感歌单

披头士在印度期间创作的歌曲反映了他们对于东方文化的理解和吸纳,也通过音乐的形式让东方智慧进一步走向世界。

例如歌曲《内在的光(The Inner Light)》,配器用到了印度唢呐、班苏里笛、刹罗琴等诸多印度乐器,同时歌词来自《老子》的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而《酸奶海(Sour Milk Sea)》则基于密宗艺术大师维施瓦萨拉·谭崔(Vishvasara Tantra)的世界观,“此处即别处,别处即无处”,呼吁大家在困境中停止抱怨,起身行动。

GREEN BAZAAR

芭莎文化创新部

出品

总编辑:沙小荔

出品人:董云燕

监制:徐宁

编辑:Guannan Liu

文:王梦瑶 

实习编辑:曾庆威


📮产品/项目推荐、撰稿/拍摄合作

greenbazaar@trends.com.cn


©版权声明:时尚芭莎网编辑时尚芭莎,本文系时尚芭莎网独家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