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芭莎网讯】时尚芭莎
主笔/苏泓月
学者、作家,《时尚芭莎》文化艺术总监
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古代艺术与汉传佛教
2016年“中国好书”奖、第十二届文津图书奖得主
仰韶文化(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遗址遍及黄河中游的三个重要支流渭河、汾河和洛河,分布在河南、陕西、山西、甘肃四省和青海东部,类型划分有半坡、庙底沟、北首岭、西王村、秦王寨、大地湾等。在婴孩死亡率高、平均寿命低的时代,仰韶人把自己的生活画在陶器上,把自己的形象、喜爱的动物捏成陶器,手法简单,形式朴素,却不乏庄严神圣的寓义,一抹一画,皆源自本能,就这样涂满中国绘画和雕塑艺术的首页。
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曾写过一篇文章探讨新石器时代的中国石斧,惜未寻着。一把来自仰韶村的石斧,引着安特生寻踪至此,竟无意间发现了以彩陶为主的仰韶遗址。
似乎冥冥中注定,这件虽不出自仰韶村,但属于仰韶文化的红陶缸,因上面绘着一幅奇特图画成为旷世奇珍,画面中一把顶天立地的石斧巍然屹立。此时,安特生已经离世十数载,否则那篇关于中国石斧的文章或许会有续篇。
陶缸上的图案仅是简单勾绘,石斧和手柄连接的孔、手持部位的多道交叉绕绳一一交代清楚,史前石斧出土实物,绑缚的绳和木柄早已朽烂不存,这幅画则提供了珍贵资料。
手柄上圆下方,斧刃和斧背都打磨成圆弧形,手柄上有一个奇特的符号“X”,是氏族的标记?代表某种意义的数字?早期的巫人身份标识?无法确定。在石斧的左边,立着一只硕大的白色水鸟,直撑地面的双腿紧张有力,肥圆的身体健壮威武,它瞪着圆圆的眼睛,神情有些得意,长长的嘴叼着战利品——一条直挺挺的白鱼。
为了突出水鸟的炯炯目光,绘者刻意给它的眼睛勾了一圈黑边,点了睛。鱼的轮廓也用黑色勾出,但这是为了表现它身体的僵直,眼睛仅是一个小黑点,意在弱化神态。
水鸟和斧几乎等高,画面布满缸身。在它的发现者李建安的回忆中,同时出土的还有十二件大小不同的陶缸,它的位置在最前,就像领队,且唯一有绘画,其他均是素面。
1979年2月4日(农历正月初八),河南临汝纸坊乡纸南村的李建安从纸北村村民口中得知那里的苹果地出了些红陶片,李建安是当地文化干事,之前在洛阳学过文物知识,还参与过纸坊中山寨村考古发掘,听到这消息,就带着工具去了苹果地。
没想到一个人挖出了十三只陶缸,这些陶缸先是放在自家院子里,但家人认为不吉利,李建安就将它们移放到纸坊公社的办公室,公社人事调整,他的办公室换了地方,陶缸也得跟着挪窝。
他学过《文物法》,见识比一般村民广,知道这不是寻常老物,就开始往县文化馆上报,希望文物有个安置处。但那个年代,人们普遍的文保意识低,到了1980年除夕,县文化馆才给李建安肯定的回复,他在自行车上绑架子,装好陶缸,推车把它们送去,得到五副棉线手套的奖励。
年后不久,当时郑州文联主席、临汝人张绍文和侄子去文化馆,在馆内陈列的展品中看见这件有原始绘画的陶缸,判断水鸟是鹳,为之起名《鹳鱼石斧图》。张绍文回郑州后就上报,并撰写文章讲述这次发现。
秋天,河南省博物馆和临汝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组成了一个调查组,始有《临汝阎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报告》面世。报告总结了当时当地一批陶缸的出土过程,时间陈述写为1978年11月。
陶缸从县文化馆被调到河南省博物馆,之后来到中国国家博物馆,成为一件重要国宝。过程并不离奇,这中间有一个关键点,如果早先李建安的家人不排斥陶缸在家中落脚,它们会不会一直在李家?历史上不乏家族守护文物的故事,有的家族连续数代人保护一件文物,并视为荣耀。
那天,李建安的家人极力要他把陶缸送走,因为李建安在清理时,发现这不是普通的生活用品,里面盛放着遗骨。缸非缸,实是棺,属于拣骨重埋的二次迁葬,家人觉得晦气。
有一种说法是,远古时代,人们认为肉身属于秽物,白骨洁净无垢,人死后,首次埋葬的目的是待肉身腐烂,回归自然,再将不朽的骨拣拾出来,以葬具盛装,因此,第二次葬更为重要。
这种新石器时代特有的葬式叫瓮棺葬,除了陶缸,还有陶瓮、陶盆、陶罐、陶豆、陶钵等器皿。这件成年人的《鹳鱼石斧图》陶缸也不例外,它的平底中间有一个圆孔,口沿下有四个突钮,为穿绳搬动所用。
《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夹沙红陶,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高47cm,口径32.7cm,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陶缸的制作,用的是古老的泥条盘筑法,初时用泥搓揉成长圆条,一圈圈盘绕成型,再拍打使之紧实坚固,仔细修整好各部位细节,最后烧制出成品。瓮棺底部或其他部位有孔洞,好让死者魂灵进出。
瓮中人是谁?另十二只素面瓮棺,有的尖底、有的平底,有儿童的、有大人的,那么鹳鱼石斧的主人是他们的族长领袖吗?画面和他生前有怎样的关系?六千多年前的氏族墓地,六千多年后种着一片苹果,生息繁衍不止,只是形式转换。
至今,人们对《鹳鱼石斧图》的猜想依然不休,有人认为石斧是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工具,是氏族的图腾、崇拜的神灵,鹳衔着鱼,并非吃掉它,而是向石斧献供,是史前先民祈佑丰收的画面。
有人说鹳不是鹳,是白鹤,鱼是鲢鱼,陶缸里埋葬的是一位部落首领,他奋勇挥斧,率领白鹤氏族打败了鲢鱼氏族,这是他生前事功的写照,石斧象征墓主人生前的赫赫功绩,那么这幅画面与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性质接近。
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墓地一组被认为是仰韶文化的蚌壳拼塑图形中,不仅有原始图腾“四象”龙、虎、鹿、蜘蛛,还有一把石斧赫然摆放其间。可见,石斧在仰韶人心目中的意义已超越普通生产工具,而有了礼器的内涵。
我们无法了解瓮棺绘画的真实意图,那些大大小小的瓮棺入土时,举行了何种仪式,发生过怎样的祝祷场面。出土文物传递的信息,只是让我们看到曾经的零碎片段。
但我们可以去博物馆,隔着玻璃,端详画面,瓮中人早已骨朽不在,瓮上水鸟仍然得意地叼着鱼、石斧仍然矗立不倒,它们有种慑人的力量,仿佛过去的荣光在灯下成了永恒。
本文原载于《时尚芭莎》八月上 艺术专栏
文/苏泓月
设计/雪梅
©版权声明:时尚芭莎网编辑时尚芭莎,本文系时尚芭莎网独家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