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芭莎网讯】时尚芭莎
张晓萌,长江商学院副院长(主管高层管理教育项目-EE),组织行为学副教授,领导力与激励研究中心主任,马里兰大学史密斯商学院博士。她在多个世界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过文章,研究专注于领导力与心理学的交叉领域,包括心理复原力、领导力认知、组织激励、团队协作、人才梯队建设以及心理学在这些领域的应用。
我的宅家日记:“云养花”
年初的特殊时期,让很多人在“宅家”的经历中练就了各式各样的技能,比如健身、厨艺、园艺……我的新技能是养“萝卜花”。
我的妈妈平时喜欢养花,也喜欢自己发豆芽、发蒜苗儿,种三七叶子拌凉菜吃。特殊时期,妈妈、我和远在国外上学的女儿分别在三地。一天在视频聊天时,妈妈拿过来一个小塑料盒,里面是一个她做饭切下来的萝卜头,泡在水里已经长出了翠绿的小叶子。妈妈说:“你们两个五谷不识的人,知道萝卜头会开花儿吗?”
于是母亲、女儿和我,两个妈妈和两个女儿,在国内外三地同时开启了萝卜头实验。我养起了白萝卜头,女儿养起了胡萝卜头,妈妈则两种一起来。我们通过微信和视频连线更新彼此的进度,同步小欢喜和小失败,来了一场“云养花”。
日子在盼望中一天一天过去,而培育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萝卜“被试”们有死活不发芽的,有在萌芽几天后就夭折的,有的虽然长出了茁壮的叶子,但迟迟不见花苞。最后留下来的萝卜头儿,连切下来的根部都发黑开始腐烂了,却倔强地开出了一朵一朵蝴蝶一样的粉色小花儿。
张晓萌的萝卜花
于我而言,小小的不起眼的萝卜花,是特殊时期的记忆里最鲜活生动的色彩。
波澜下的创伤
如果只看这段养萝卜花的经历,你多半会给我一个小资情调或是闲情逸致的标签。而事实上,在特殊时期,担忧及悲伤是和喜悦相伴随行的。
女儿滞留在国外,不得不小小年纪一个人在举目无亲的环境中应对封校后无家可归的境遇,而我的心情也随着学校的各种通知上下起伏,如同坐过山车一般。
好友在国外患病,在重症监护室孤独地躺了两个月,最终还是没能挺过来。
我的学生,一位特别勤奋、热情的企业家,上午还在处理工作,下午在车里就突发脑梗去世。
而我在美国年迈的博士生导师由于买不到口罩自己一个人待在家里,饱受丈夫刚刚去世的打击。当我在电脑前读到她的邮件时,巨大的悲伤完全把我锁住,我泪流不止。平复后,我写下了这段话:
“不要过高预估自己的心理耐受力,击倒你的往往不是排山倒海的意料之外,而是波澜不惊的情理之中。我们硬撑的强大亦如‘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场景、一个动作,都可能以极小的力量让我们心中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轰然崩塌。”
掌控与复原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各种挫折和逆境。而面对各种打击和意想不到,我们能复原吗?
我博士攻读的专业是组织行为学。多年来,我的研究专注于行为学和心理学的交叉领域,心理复原力(Resilience,又称心理韧性、弹性)便是我研究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美国心理学会(APA)将复原力定义为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及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能力。
经过这段特殊时期,我看到学者们更多关注到经济的韧性、企业的韧性,而在我看来,个人的心理复原,对于经济社会的复原至关重要,是灾难后复原的根本驱动力。
近二十年来,复原力在心理学领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特别是在积极心理学领域,积极心理学之父、个人控制理论的提出者马丁·塞利格曼通过实验发现:消极心理体验源自失控,而自我掌控感是积极心理体验和复原力的根基。
有关自我掌控感有两个经典的实验,都是在敬老院当中进行的。第一个实验也和“养花”相关,研究者将老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于实验组的老人,院长告诉他们:“我希望你们在敬老院能花时间去想一想,你们能够决定的事情有哪些。这里有许多事情是你们可以决定的,你们也必须思考这些问题。”院长送给每个老人一盆花作为礼物,并告诉他们有责任照顾好这些花。而对照组的老人们,院长告诉他们:“你们不需要自己安排在敬老院的生活,希望你们能在这里生活得很快乐。”院长同样送给每个老人一盆花,但说护士会帮忙照看这些花。结果显示:实验组的老人比对照组的老人活得更快乐更积极,并且实验组老人的健康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通过让老人照顾一盆花,提高了敬老院里老人们的掌控感。
同样在敬老院,心理学家Schulz(1976)采用了另一种方式来进行掌控感的实验,他让一群大学生志愿者在两个月内每周探访一位敬老院的老人一次。在实验组里,由老人自己决定何时被访问以及访问持续的时间;而对照组的老人则没有决定权,由志愿者来决定何时探访以及时间有多长。两个月后,实验组的老人比对照组的老人报告说自己更健康更快乐,他们需要的医疗服务也变得比以前少了许多。
然而,实验结束后几个月,Schulz想进一步了解这些干预的长期效果,却出人意料地发现:与对照组的老人相比,实验组老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意志似乎都瓦解了,死亡率反而远远高出曾经在对照组的老人,引发热议。这是因为:大学生的探访随着研究的结束也跟着终止,这使得实验组老人对学生来访的掌控感突然消失了。这就像我们常说的“由奢入俭难”,实验结束后造成的落差反而导致实验组老人更加强烈的失控感。
由此可见,掌控感对于个人的健康和幸福感至关重要。
“无用”之用
近两年,梁文道说过的一句话得到很多人的认同:“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吴晓波也说道:“要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从心理学的角度,像养萝卜花这样无用而美好的事,到底有什么用?
我们再来回顾心理学中的一个经典实验。实验在狗的身上进行,ABC三组狗被放在一个通电装置中。可控A组的狗可以通过用鼻子触碰按扭停止电流带来的痛苦;没有控制力的B组狗只能反复忍受电流的袭击而无能为力;C组中的对照狗不经历任何电击实验。一段时间后,当把ABC三组狗带到一个新的环境中再次施加电流,A组的掌控狗和C组的对照狗都能在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内想方设法躲避电流,而失控B组的狗则一动不动地待在原地,忍耐电击的痛苦直到电击停止。
塞利格曼据此提出了“习得性无助”的概念,即无助感是可以通过持续的负面经历“习得”的,由此更进一步,他也提出了“习得性乐观”,自我掌控感也是可以通过持续的正面经历养成的。后续的实验中,当我们有意识地帮助B组失控狗不断重复和学习对电流的掌控,一段时间后,B组失控狗也能够像A组和C组的狗同样在新的环境中主动躲避电击。近年来,在脑科学领域,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了神经可塑性和积极心理状态之间的相关性。
养萝卜花,这样一件看似无用的小事,其实也是一次掌控感的训练。在特殊时期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中,在焦虑、无助、迷惘之外,我们还可以一天天地静待花开,从点滴变化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基于特殊时期的研究和与企业家校友的深度交流,加之个人的经历,促使我迭代更新了我的领导力课程,新课命名为《从心理复原到蓬勃人生:不确定时代的掌控力》。在新课当中,我和团队设计了《韧性手册》,里面包含了一系列提升心理复原力的工具包。心理复原力的提升是一个“滴水穿石”的渐进过程,通过长期持久的努力,一步步“持续性的小赢”,才能实现。
从这个意义来说,幸福的本质,是毅力。
与不确定性共舞
今年2月,我带领长江商学院领导力与激励研究中心研究团队进行了“复工前后企业家及员工心理复原力的打造”的大样本调研。当时国内疫情防控持续向好,在5835位受访者当中,大多数人认为3月底之前企业就能恢复正常经营,但空前的不确定性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巨大的考验。
根据Researchand Markets今年6月发布的报告分析,由于年初的特殊时期对全球经济带来的冲击,2020年全球抗抑郁药物市场总销售额,将从2019年的143亿美元猛增至286亿美元。根据WHO的预测,2020年全球抑郁症患者将达2.64亿人。随着美国等国家感染情况达到新的峰值,最终的结果可能更加悲观。
在授课时我常常对企业家学员强调:“新时代的领导者需要的是在不断的变化和打击中,迅速满血复活。”在特殊时期的长期化背景下,我们的复原力既在被检验,也在经受锤炼。今年初,我们以为只是“应急”熬一下就过去了,而一轮又一轮的冲击之后,我们发现:确定的是不确定,不变的是变化。
不确定性倒逼我们每个人都成为领导者,我们需要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在照顾家人的同时激励工作团队。当不确定性已然成为常态时,领导者需要通过科学多角度地自我认知以增强自我掌控,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心理韧性。领导力就是一个从自我认知和自我掌控到影响他人,给他人以“确定感”的过程。从个体复原到组织复原,一个个家庭和企业的韧性聚合最终才能形成整个社会的反弹动能。
2020年就要过去了,这一年我们都有太多的不易。年初的时候我们把2020年谐音定义为“爱你爱你年”,虽然经历了无常的洗礼,但我们依然热爱。与其为不可知的未来惴惴不安,不如从当下出发,坚持做一件“无用”的小事,关爱自己和他人,收获韧性和成长。
日日是好日。今天你的心里开了什么花?
©版权声明:时尚芭莎网编辑时尚芭莎,本文系时尚芭莎网独家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