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芭莎网讯】时尚芭莎
在美育的世界,
不论年龄、身份、经验与天赋,
只要大家都热爱着同样一件事情,
心就自然而然地凑在了一起。
五个班级,六间教室,十位老师,近两百名学生。像这样一所乡村小学,在全国的乡镇范围来说并不算少见。
“每个班级有两位老师,分别负责语文和数学。”在曲集小学任教四年的王亚楠老师介绍道,学校的师资人数偏少,在美育方面尤为薄弱。
“在以前,美术、音乐、体育这些课程每个星期只有一两节,由于老师们也并非专业出身,上课内容也十分简单,美术课上老师在黑板上画一朵小花由学生们自己模仿,音乐课就是老师领唱孩子们跟唱。”
● 小而美的校园环境
不仅如此,由于学生中留守儿童的占比较大,家长也很难为孩子提供画材、乐器等方面的支持。
2023年春天,“课后一小时”美育公益项目的到来,为曲集小学的师生们打造了一间特别的教室。
“芭莎美育教室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特别的明亮。”王老师解释说,学校一共仅有六间教室,五间作为五个班级上课的教室,正是最后这一间,成为了大家的“开心乐园”。
● 芭莎美育教室成为了孩子们的“开心乐园”
“芭莎美育教室里的桌子是六边形的,自然地摆放在教室中央,跟我们平常上课那种矩形的不一样,学生们围坐在一起,更方便他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一间特别的教室,不仅拉近了学生们之间的距离,在这里开展的各种形式丰富的美术、音乐课,也让老师和学生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王老师,由于兴趣使然,也因为“课后一小时”美育公益项目的到来,解锁了美育老师这个新的身份。
“在语文课上,我和孩子们是很传统的师生关系,老师用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回答出正确答案。”王老师表示,同样是老师,但在不同的课堂上却是两种很不一样的感觉。
“在美育课堂上,大家跳舞时孩子们会拉着我的手去跳;画京剧旦角丑角的时候,他们也会拉着我的手说,老师要不然你扶着我的手,我这儿有点画不好;有一节转手绢的课,孩子们看我没有学会,还主动来教我手指怎么转才能让手绢转得更圆。”
● “美育老师”的身份,让王老师和孩子们越来越亲近
这些细微的语言表达和肢体接触,让王老师感到莫名的亲切,不知不觉就和孩子们“打成了一片”。
“在平常的课堂上孩子们会觉得老师怎么那么严肃、怎么都不笑,但在美育课上我很开心,孩子们也很开心。”
而回想起刚开始准备《东北特色转手绢》这一节课时,王老师一度因为自己没能熟悉掌握技巧感到尴尬、不好意思,认为自己没办法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而孩子们的反应,却也在无意中治愈了王老师的焦虑和担心。
● 孩子们因为学会了转手绢非常开心
“有的孩子只是刚刚听我介绍完就自学成才,有的孩子和我一样特别认真地练习了很久也没能完全学好,还有的孩子主动安慰我说:‘没关系,老师,等下次上课我学会了我还可以跟你讲一讲。’”
似乎在某一个瞬间,师生关系不再拥有那么明显的界限,师生关系也不再是绝对的单向发生。在美育的世界,不论年龄、身份、经验与天赋,只要大家都热爱着同样一件事情,心就自然而然地凑在了一起。
在芭莎美育课的浸润下,学校的美育氛围也日渐浓厚。
“我想对于孩子而言,最大的收获是这些丰富的课程激发了他们的兴趣。”王老师分享道,芭莎音乐课会根据全国不同地区的艺术特征和文化,来引导孩子们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了解。
“比如安徽的凤阳花鼓,它是什么形状、为什么流传、背后有什么样的历史;又比如东北二人转,最有名的技巧是什么;再比如京剧源于哪里、每一种角色分别有什么脸谱特征,也可以跟随视频简单学习哼唱。”
●孩子们在美育课堂上创作的作品
在听到这些课之前,孩子们或许只从电视上看到过片段,也很难有机会如此广泛、全面地对音乐知识文化有所理解。
还有孩子主动和王老师分享说,许多乐器里都有生僻字,这些字在语文课上总是学不会,但在音乐课上却一下就记住了!
如今,学校也慢慢开展了一些美育相关的活动,课前一支歌、阅读分享课,还有美术、手工、跳绳、乒乓球这类的社团也逐渐组建起来,学生们创作的作品也会在运动会或家长会期间陈列摆放在校园里,供大家欣赏参观。
●孩子们在芭莎美育课上都“玩”得不亦乐乎
“前段时间美术课上教了剪纸,学生们看到家长来了,都特别骄傲地带他们去参观自己的作品,家长们也都感到很不可思议。”王老师提到,通过美育教育的不断渗透、融入,家长们对此的看法也有所改变,发现了孩子们的闪光之处。
而王老师也希望在未来,还能有更多专业的乐器走进课堂,带给学生们更真实、有趣、生动的音乐体验,让闪闪发光的孩子们,也能用音乐构建起属于自己的一片舞台和天地。
- END -
* 图片来源:本期项目校老师——王亚楠
📑
监制:CY
责编:哲Zhe
撰文:小山
排版:Zz&Kw
©版权声明:时尚芭莎网编辑时尚芭莎,本文系时尚芭莎网独家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