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场乐活 > 文艺场 > 胡光俊:蜀锦不能断在我们手里

胡光俊:蜀锦不能断在我们手里

时间:2025-02-01 14:41 来源:时尚芭莎

胡光俊:蜀锦不能断在我们手里

【时尚芭莎网讯】时尚芭莎

2024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5年我们将共同度过第一个非遗春节。

春节作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从来都不是我们陌生的节日,春节的申遗成功让我们突然意识到,在“非遗”这个庞大的选题下,人人都是春节非遗传承人,人人都是时间的见证者,也是文化的记录者。而传统工艺的坚守,使当下更具岁月的厚重感。这些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以叹为观止的精湛技艺和持之以恒的耐心,绵延着来自中华大地五千年文化的精神财富。

《时尚芭莎》采访了八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他们的匠心与坚守,分享属于他们的春节纪事。


· 非遗“守”艺人 胡光俊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蜀锦织造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所长,四川省织锦工艺大师、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四川省道德模范。

今年76岁的胡光俊,几乎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蜀锦。

蜀锦一直被誉为四大名锦之首(另三“锦”分别为苏州宋锦、南京云锦、广西壮锦),是四川成都的标志性技艺。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是一种以彩色经纬织成各种花纹图案的织物,大多以经向彩条为基础起彩, 并添彩条织花,图案繁复华丽、织纹精细、配色典雅。东汉刘熙在《释名·释采帛》中说:“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惟尊者得服之。”可以说,蜀锦是千百年来中国织锦匠人工艺与智慧的结晶。

1971年,胡光俊被分配到成都蜀锦厂工作,从此与蜀锦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此后半个世纪的岁月里,他将所有的心血倾注于蜀锦的传承与发展。深知掌握蜀锦织造技艺的传承人已寥寥无几,他便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坚守的重任。2003年,成都蜀锦厂被收购,数千名职工被遣散,但胡光俊从未放弃。2008年,他创建了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凭借几台二手织锦机恢复了蜀锦生产,决心将这一古老技艺延续下去。他说:“只要我们这批人还在,这门从老祖宗手里传承下来的技艺,就不能断在我们手里。”

马甲“锦上添花”——李子柒联名共创熊猫云气纹蜀锦

黑色针织衫、黑色裙裤、圆头短靴 均为 私物

据胡光俊介绍,蜀锦的纹样丰富多样,其应用范围也极为广泛,从传统的服装、床上用品、室内饰品到现代的文创产品,几乎无所不包。蜀锦的纹样与故事题材既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涵盖了从花鸟虫兽、自然万物到民间传说、国运占卜等丰富内容。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纹样特征:秦汉时期以文字纹样为主,如“吉祥如意”“长葆子孙”“明望四海”等;1995年,新疆出土的一块蜀锦护臂上就织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字样。唐代受外来文化影响,出现了“连珠纹”“圈带纹”“花蕊纹”等几何纹样;唐代则以团花、宝相花、狮子等图案为代表。值得一提的是,一种以红色为主色调的蜀锦被称为‌“蜀红锦”, 也被誉为“中国红”。




蜀锦有“其价如金”的美誉。在胡光俊的记忆中,早年间人们只有在人生的重要时刻和传统节日才会选购蜀锦。他回忆说,自己年轻时结婚,曾在蜀锦厂里买了带有“龙凤呈祥”“百鸟朝凤”“百子图”等纹样的被面,非常喜庆。如今,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领略到蜀锦的魅力。春节期间,人们尤其喜爱选购蜀锦制成的对联、福字,以此祈愿来年顺遂。


2011年6月参加第三届成都国际非遗节展览,胡光俊展示了使用传统蜀锦织造技艺生产的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引起极大的轰动。

如今,胡光俊依然还在坚持不懈向更多人传播蜀锦的历史文化和技艺,希望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这一行业,将这门古老工艺传承下去。

他说:“只要坚守的技艺不断,我的责任就尽到了。”



监制、策划/王晓白

摄影/陈漫ChenMan

形象/王昊

化妆/罗康

发型/刘涛

导演/SHG何刚

统筹、编辑/匡安安

制片、协助/沐慈、吉恺、刘子瑜

宣传/刘子瑜

美术/Feifei_Li

服装统筹/XIXI、康康

服装助理/思宇、Dimo、闪闪、miva、大头、海艳、大楠、Fanny

视频摄像/马小博、嘟嘟

视频剪辑/Agaii

新媒体编辑/Yee

新媒体设计/Billie

场地鸣谢/青城山宿仙谷酒店


©版权声明:时尚芭莎网编辑时尚芭莎,本文系时尚芭莎网独家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