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场乐活 > 真偶像 > Pooky Lee 24小时|我们需要这样的策展人!

Pooky Lee 24小时|我们需要这样的策展人!

时间:2020-06-05 19:31 来源:时尚芭莎

Pooky Lee 24小时|我们需要这样的策展人!

【时尚芭莎网讯】时尚芭莎

周末在上海胶囊画廊举办的艺术家蔡泽滨个展上,他的作品里有很多指向古典西方绘画艺术的“reference”非常有趣。


我每天的工作都是从上午九、十点开始的各种会议开启。很多情况下,这接下来直到下午的几个小时时间都是在和不同的人做沟通,包括商业品牌客户、设计师、赞助商、场地方等等。

讨论的话题也不尽相同:我个人的时尚策展工作室更多是用文化活动,如展览、出版物、视频节目、讲座公开课等,帮助合作方做时尚叙事;和朋友运营的品牌公关和策划公司则更多是以时尚商业项目为主。

 

 摄影师Hendrik Schneider为时装设计师SAMUEL GUÌ YANG拍摄的这张照片一直让我念念不忘,所以18年时特意跟他要来做当时一场展览的海报主视觉。

在中国时装产业的语境下,作为一个策展人我最初的目的其实是希望帮助中文观众们理解时尚其实是有更多有趣的内涵和故事是可以进一步发掘的。这也是时尚策展工作室ExhibitingFashion创立的目的之一。

某种程度上来说,想帮所处行业赢得尊严而做的事。早前在微博上看到有粉丝抱怨,为什么很多时装品牌在海外可以用动人故事和历史人文来做推广叙事,而在中国就只好和明星合作带货?作为全球最大的时尚市场,国内没有理由容不下销售导向推广以外的其他种声音。

 

 几年前在日本《Harper's BAZAAR》办公室,开会时一直忍不住欣赏出版人裙子的轮廓。

时装编辑Anna Piaggi曾经说过她编辑个人专栏时,是在和杂志中其他内容做某种“对抗”来争取自己一席之地,来抢占个人发声的专属空间。我觉得我们在做的事情也是一样。

 

另外我个人一个小的心愿,总是希望我们在做的事可以或多或少帮助到身处国内的设计师们。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早前在举办讲座时,我总会说朋友圈里设计师朋友们无需买票,就可以来听我们邀请资深学者们做的研究成果分享,如Balenciaga对时装设计做出的突出贡献为何等。

我希望这些点滴能够或许帮助设计师或者时装设计专业学生们,给他们未来的创作带来某种新的启发。

 

展陈设计和展览主题、展品选择之间如何相辅相成;展览主题叙事能不能有逻辑地自圆其说,有没有做到充分的前期调研;观众对展览的反响,以及展览的收益回报。

 ExhibitingFashion希望可以成为衔接国内和国际时尚研究参与者们的中介。当时刚上任的巴黎时装博物馆(Palais Galliera)馆长Miren Arzalluz就在我们邀请下来上海做了她对Balenciaga研究的分享讲座。


我觉得现在的时尚和之前相比不太一样的地方在于,创意和设计被市场营销稀释掉了。太多营销和公关话术的结果就是,事情的面貌变得越来越不真诚。

家的注意力也转向了与时尚相关的,但并非时尚本身的其他话题上,例如明星登上一本时尚杂志封面可以代表的声望等。 

 

中午就是正常的吃饭时间啦,在家的话我偶尔会自己做火锅。疫情期间,虽然没有学会新的技能,但是有休闲时间终于可以把一直想看的电影看完了,如希区柯克执导的那些!

 

在巴黎和创意设计工作室M/M (Paris) 谈合作时,两位设计师送给了我有着他们头像的特制金币。

下午时间的话,如果没有特别急的企划方案要赶就是我自己独处的半工作半休闲时间,常常是用来查阅文献资料、搜集素材、写稿绘图、采访拍片等。

我年初开了一个新的微博账号叫做“时装史bot”,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用来发布那些我闲下来做研究时随处遇到的,有关时尚历史和文化的有趣素材资料。

原本我以为“时装史bot”会是很小众的个人兴趣,但大家的反响却是超乎意料的热烈。

平时如果不忙的话,我总会去看所在城市不同类型和主题的展览。如今看展览重点也不总是放在内容上,我会很关注展览陈列、美术设计,动线分布,观众互动,公共教育活动等周边展览制作方面。另外前文提到的电影和读书也是我私下最大的娱乐。

2019年陪同创意设计工作室M/M (Paris) 游上海时,两位设计师很眼尖地发现了他们的作品刚好出现在市内最繁华商业区。

 2019年协助伦敦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同事来对上海当代时尚产业进行考察和调研。我一直都记着设计师Uma Wang当时向我们展示这件漂亮蕾丝连衣裙时讲的话:“整幅面料实在太漂亮了,我舍不得动剪刀,就只好用了整个幅宽。”有时候设计的诞生就是这么随性。

知道我爱收藏时装书的朋友送了我十分珍贵的《A Magazine curated by...》最初十期(当时还是以A/B/C...来命名)。

空余的时间,我会查阅一些文献的资料,给自己“冲冲电” ,我的一个强迫症是工作邮件常会写得非常详细和长篇。这也是个人习惯之一:无论是回复工作,还是准备展览,我总害怕自己没有给到受众足够且相应的信息量。

所以也有很多朋友会问我,平时是如何给自己充电的。我觉得好的时装作者要给自己建立起一个可以信赖的资源库存,其中包括重要的图书、媒体报道、视频影像素材等。只有熟悉了过往历史,你才能对当下写作的主题做出可能准确和到位的评判。

去年在伦敦度假时的战利品

我会推荐大家关注Amazon.com网站时尚书目下的列表,一些重要的杂志和出版社图书(Bloomsbury有非常强大的时尚图书出版规划),以及很多重要期刊,如《Fashion Theory》等定期发布的学术文章。当下的一个好处是免费开放的资源比以往多太多了。我还记得大学时为了自己能快速熟悉时尚行业,当时最有效的学习办法是google重要行业人物名字,把搜索结果前十几页的全部文字都打印出来读一遍。

 

我的一个小理想是可以在未来,用自己这么多年来收藏的时尚主题图书和刊物等,来做一个帮助大家从事时尚研究的资料图书馆。

 

晚上时间如果不需要外出社交,我喜欢待在家里自娱自乐。早前给自己定的一个生活目标是每天都要吸收些新的知识和见闻,无论是看电影还是翻读一本书,即使它们的内容主题和工作专业不相关也无所谓。

一张旧的Balenciaga广告照片,关于它的来历还请关注“时装书bot”。

进入2020年来我最大的兴趣是侦探推理类电影和文学。今年的目标之一就是把阿加莎写的推理小说系列全读完。如果还有剩余空闲,我会琢磨一下工作室新做的时尚视频节目下一集脚本和剪辑该怎么来做。

在巴黎一家旧书店淘到的这本摄影师Irving Penn作品集(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时装展览特别拍摄)是我买过最贵的书,折算下来差不多四千多元。

 

它的意义依旧是可以揭露时尚业这个寻常被人们视为较为神秘行当的背后的运作规律,帮助破除一些不必要的负面迷思。当下的时尚纪录片在主题上越来越变得更加细分,就像一部关于Dior的纪录片不光可以讲设计师美学,还可以仅是展现品牌一个市场活动的策划过程。

另外近年来也兴起了更多在剪辑节奏和风格上,更加随性、轻松,既能科普又不失娱乐的新类型。有点模糊了传统纪录片、综艺节目、vlog等不同视频类型间的边界。

 

《Martin Margiela: In His Own Words》

今天为在看的朋友们推荐5部时装纪录片吧~Margiela本人开口回忆自己的时装设计师生涯,是整个纪录片最大的卖点。时装评论家Cathy Horyn曾讲过她仅有一次见到Margiela本人,后者给她的印象是“并非是在试图兜售给自己什么”。听Margiela温柔的声音,观众会更好明白这样一句话在当下是对一个人多么高的表扬。

 

《Legacy of Alexander McQueen》

关于Alexander McQueen的纪录片有很多,但我不太喜欢电影总是把他塑造成一个自我毁灭的悲剧英雄形象。这部Loïc Prigent执导的纪录片时长很短,但是做了充足的前期调研功课来深度剖析McQueen的美学特色和设计逻辑。Prigent是我最爱的时尚纪录片导演之一,能像他一样既熟悉又热爱时尚,又不沉溺其中不是件容易的事。

 

《The First Monday in May》

 

这应该是历史上第一部讲一场时装展览如何诞生的纪录片——尽管我希望电影里关于实际策展研究的部分描述可以再更多点。相比之下,Anna Wintour筹备晚宴的部分尽管同等重要,但终究显得有些像笑话了。

 

《Dior and I》

一个风格背道而驰的时装设计师,在一个享誉全球奢侈品牌任职第一季的故事并不好驾驭。但导演Frédéric Tcheng是个非常细腻的人,他镜头下的Raf Simons和Dior,以及品牌高级定制手工坊中的匠人们有种感人的人文主义精神。整部电影也没有陷入很多其他时尚纪录片会犯的,只是单纯记录做衣服全过程的错误。

 

《Diana Vreeland: The Eye Has to Travel》

 

Vreeland的视野、胆识和远见应该是每个时尚从业者都学习的。每当我对时尚失去了信心和兴趣,我都会把这部纪录片重看一遍。

 

这是MiniBAZAAR的周更栏目,

我们将彻彻底底向你展示一个活色生香的时尚圈,

下一期想看到谁,快给我们留言吧!


策划:芭莎时装组

责编:Leon Chang

助理:Lingjianing

©版权声明:时尚芭莎网编辑时尚芭莎,本文系时尚芭莎网独家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