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芭莎网讯】时尚芭莎
2024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5年我们将共同度过第一个非遗春节。
春节作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从来都不是我们陌生的节日,春节的申遗成功让我们突然意识到,在“非遗”这个庞大的选题下,人人都是春节非遗传承人,人人都是时间的见证者,也是文化的记录者。而传统工艺的坚守,使当下更具岁月的厚重感。这些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以叹为观止的精湛技艺和持之以恒的耐心,绵延着来自中华大地五千年文化的精神财富。
《时尚芭莎》采访了八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他们的匠心与坚守,分享属于他们的春节纪事。
·非遗“守”艺人 毕六福 ·
伞制作技艺(油纸伞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毕家第六代油纸伞传承人
迎接新春佳节,国家级非遗油纸伞制作技艺传承人毕六福,不仅制作寓意吉祥的油纸伞,还用油纸制作“伞灯笼”。两者的共同点在于,均由油纸制成,并且色调以红色为主,象征着红红火火,也代表了团团圆圆。而油纸伞本身便象征着“五福临门”。
【石印龙凤伞】
石印是平版印刷的一种技术,已有二百多年历史,作为国家级非遗油纸伞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的毕六福重拾濒临失传的石印技艺,将其用于油纸伞的制作中,制作出色彩鲜明细节做工精湛的的《石印龙凤呈祥》油纸伞,被业界美誉为“伞艺民间的活化石”,并被首都博物馆和哈尔滨三五博物馆等竞相收藏。
“五福临门”中的“五”与油纸伞的“伞”有关,意指“傘”(“伞”的繁体)中的“五人”,同时也与毕六福的家训紧密相连。毕家世代传承制伞技艺,至他已是第六代。从5岁起,他便开始帮着父母、姨母和姐姐制伞,起初只是帮着晾伞、收伞,或进行穿线等简单工作,随着年岁增长,他逐渐入门,12岁时便已能够亲自上手,独立制作油纸伞。用来制作油纸伞的桐油的气味,是他从小到大最熟悉的。他回忆道,从小父母便不断告诫他,要学好手艺做伞,首先要学会做人。
“我爷爷曾经说过一句话:‘规规矩矩做伞,老老实实做人。人如伞,伞如人。’意思是先学做人,后学手艺。比如,‘傘’字中包含五个‘人’,这表达了‘五人共伞,小人全仗大人遮’的意思,就是说16岁之前是‘小人’,是孩子,16岁之后才算大人,要承担起家族的重责。”
他提到,这就像是伞骨的原材料本并不笔直,是需要匠人烘烤才将其掰正。“就好比孩子在学校读书,我们希望他从小做个正直的人,长大以后才能更好地回报社会。”
李子柒:
沁合提花棉服 Exception例外
格纹蛋糕裙 GARCON BY GARCON
圆头短靴 私物
竹编发夹 小宽竹编
飘带 见萩定制款
【植物标本伞】
植物标本技艺是毕六福油纸伞传承过程中的重要工艺之一。它以自然生态气息和高雅的韵味被广大油纸伞爱好者所喜爱。
油纸伞中的“油纸”二字,谐音“有子”,意味着早生贵子。正因如此,古代女子出嫁时,娘家会赠送油纸伞,寓意着祝愿她们开枝散叶、多子多福。用于制伞的桐油,民间认为它具有镇宅辟邪的作用,因此油纸伞也被放在家中,寓意着平安吉祥。
毕六福至今还记得,父亲还在世时,每年的大年三十,一大家子人总会聚在一起,十几个人围成一圈,齐心协力做上一个伞灯笼。灯笼红彤彤的,照亮了整个夜空。
【手工造纸伞】
为了更好地打造出具有传统文化魅力的油纸伞,毕六福细心探索,最后发现把传统的手工构皮纸用于制作油纸伞会增添更多古朴的韵味,随后便创作了名为《卷珠帘》的手工造纸油纸伞。
监制、策划/王晓白
摄影/陈漫ChenMan
形象/王昊
化妆/罗康
发型/刘涛
导演/SHG何刚
统筹、编辑/匡安安
制片、协助/沐慈、吉恺、刘子瑜
宣传/刘子瑜
美术/Feifei_Li
服装统筹/XIXI、康康
服装助理/思宇、Dimo、闪闪、miva、大头、海艳、大楠、Fanny
视频摄像/马小博、嘟嘟
视频剪辑/Agaii
新媒体编辑/Jing
新媒体设计/Billie
场地鸣谢/青城山宿仙谷酒店
©版权声明:时尚芭莎网编辑时尚芭莎,本文系时尚芭莎网独家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