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场乐活 > 文艺场 > 初舞台亮相,她哪里又赢了?

初舞台亮相,她哪里又赢了?

时间:2024-06-12 15:18 来源:时尚芭莎

初舞台亮相,她哪里又赢了?

【时尚芭莎网讯】时尚芭莎

“掌管中式古典细节的神”来了!

《乘风2024》中,戚薇手持一把白银浮雕中式团扇亮相初舞台,扇子呈现7种不同流光溢彩的白,扇子虽小,却吊足了观众的好奇心,中式细节拉满。

炎夏将至,在没有空调和风扇的古代,扇子可谓古人消暑纳凉的必备单品,持扇轻摇,清风徐来,更添风雅之趣。

中国素有“制扇王国”之称,扇子在我国禹舜时代便已出现,有着长达3000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在数千年的岁月里,小小的扇面将中国的万千气象融汇于于咫尺之间,韵味绵长。

扇子蕴含着哪些中国人的审美趣味与文化意向,又是如何走向海外,成为古典东方美的必备元素?

中国最早的扇子,当数掌扇。这是一种长柄大扇,最初可并不是用来扇风引凉的。


《古今注》记载:“辑雉羽为扇,以障翳风尘。”商周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绚丽的羽毛制成扇子,用于遮阳挡风避沙,所以有“障扇”之称,由左右侍者相持为外出的贵族们障尘遮日。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显示贵族帝王威仪的仪仗,称作仪仗扇。

清 冷枚版《汉宫春晓图》中的各式掌扇

到了唐代,掌扇更是登上了大雅之堂。所谓“真人不露相”,在大殿中置扇,显然不是遮阳挡尘,而是使九五之尊的皇帝不轻易露其颜面。

唐玄宗时规定在正殿上置扇,皇帝上朝时,先用六柄掌扇交叉合起来为皇帝遮挡容颜,等皇帝坐稳龙椅,才把扇子拿开,接受群臣跪拜。退朝时也要先合扇于座前,等皇帝离座后再撤扇,以后相沿成制。

从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中可见,唐太宗端坐辇上接见吐蕃使者,左右各有宫女持扇侍立,愈显太宗雍容华贵,掌扇已然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传)唐阎立本步辇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象形文字中“扇”从“羽”,可见羽扇在扇子家族中的古早地位。最初的掌扇由大化小,逐渐成了可手持的羽扇。

汉末时羽扇盛行于江东,因名相诸葛亮而走红,成为儒士们的必备之物。而孔明羽扇纶巾、指点江山的潇洒形象,也成为智慧与风雅的象征。

明 仇英版《汉宫春晓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羽扇以鹅毛、雉尾、雕翎、孔雀翎等禽鸟羽毛为材料,经过采羽、洗羽、筛羽、扎羽等十几至二十道制作工序,编织成轻盈优雅的扇面,有圆形、腰圆形、鸡心形、佛手形等。

用羽毛制成的扇面轻盈,出风缓而柔和,尤为适合老弱者、病人、孕妇、婴儿等使用。

清 《百美图手卷》

羽扇不仅可用于纳凉、装饰与舞蹈,也是中国古代宫廷礼仪的陈列品,宫廷羽扇虽少了风流洒脱的气息,却更为精致雍容。在18世纪到19世纪期间,精致的羽扇还大量出口到西方国家。

羽扇 故宫博物院藏

电视剧《梦华录》 团扇

团扇,又称“宫扇”或“纨扇”,在汉代就十分盛行。

西汉才女班婕妤就曾作《团扇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古人寄情于物,将团扇喻为圆月,更在扇中寄托了团圆和美的寓意。

从左到右依次为:清 陈枚《月曼清游图册》之碧池采莲 故宫博物院藏、清 《雍正十二美人图》故宫博物院藏、明  唐寅 班姬团扇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团扇一般用丝绸、纱、绫等材料制成,扇面通过彩绘、刺绣和缂丝等多种工艺形式进行装饰。其中浙江的绫绢扇颇为有名,扇面绢丝细腻,轻如蝉翼,色泽温润光亮,更显图案栩栩如生。

团扇除了最常见的圆形,后来还发展出各式形状,如葵花、梅花、六角、蕉叶、梧桐叶、海棠等形状。

团扇 故宫博物院藏

“团扇,团扇,美人频来遮面。”在古代,团扇不仅可以摇动生风,还可用于遮面障羞,是须臾不可离手的雅物。大家闺秀以扇障面,掩饰自身的羞怯;或借扇掩面而笑,秋波暗送,欲说还休。

古时新娘出嫁还有“却扇礼”之俗。“何如花烛夜,轻扇掩红妆?”团扇掩面,一为避邪,二为遮羞,也寓意团圆好合。电视剧《知否》中,明兰出嫁时,便是用团扇遮住面庞,薄扇之下,新娘隐露红妆。

《知否》剧照

一柄团扇,就这样道尽了东方女子的含蓄之美。

然而团扇并非女子专属,古代男子也用团扇,宋代赵佶《听琴图》中便有男子手执团扇的描绘,及至清代男子仍有使用。

宋佚名《十八学士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折扇,又称“摺扇”,收则折叠,用则展开,既便携实用,还美观大方,深受明清文人雅士的喜爱。当时在扇面上挥洒丹青翰墨,蔚然成风,本为消夏纳凉之日常实用品的折扇,成了文人士大夫怡情遣兴的媒介,拥有了“怀袖雅物”的别称。

清 雍正十二美人图

明成祖朱棣喜爱折扇卷舒之便,还有端午节赐群臣折扇的传统,官员持扇写扇的风气盛行。

清代各式折扇 故宫博物院藏 

起初,折扇还有男扇和女扇之分,区别就在于扇骨上,男扇扇骨较长,多为九尺以上。女扇则小巧精致,多在七寸以下,便于携带。

在十七、十八世纪,来自中国的这扇香风,乘着广州十三行的商船飘洋过海,扇动起一阵风靡欧洲上流社会的中国风(chinoiserie),这些远洋海外的折扇被统称为“外销扇”,在国内较多馆藏于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十三行博物馆,流在海外和私人收藏的更是居多。

清代广州十三行外销折扇

收藏/图源:阿卿

这些外销扇以西式技法再现东方风情,制作工艺包括珐琅、骨雕、黑漆描金、螺钿等,精美绝伦,体现了当时中国出口手工艺品的高级审美,成为当时欧洲名媛贵妇们争艳斗丽的时髦配饰。

外销折扇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藏

葵扇,即用蒲葵叶制成的扇,俗称蒲扇,常见于南方。

“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对水鸥。”炎炎夏夜,一把蒲扇,一个西瓜,陪伴了多少人的童年。凉风裹挟着淡淡叶香,摇曳起无尽的夏日松弛感。

 清 孙璜 团扇仕女册

童年回忆里活佛济公的形象总是手执一把破烂的蒲扇,似癫似狂,嬉笑人间。

《杖扇新录》中提到:“僧用蒲扇,道用羽扇。蒲扇和羽扇在古时似乎分别承载着佛与道的文化意象。

台北故宫藏 清宫《十二月令图》 儿童手持蒲扇

别看寻常的蒲扇朴素无华,它同样可以精致如艺术品,如广东新会的火画扇工艺。

火画扇多由葵叶制成,以火作画,通过火烙工艺在扇面上烙出各种图案。烙烫在扇面上的画作诗词不同于水墨画,扇叶被烫焦的痕迹或深或浅、或粗或细,线条分明、颇具风雅之韵。火画葵扇被国家列为特种工艺品。

一扇一世界,方寸之间,以小见大。

扇子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载体,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纪录古人生动的生活与审美志趣,也是中国人友谊和爱情的使者。

「扇」与「善」同音,古人也借「扇」寓「善缘」,古人常将扇子作为珍贵的礼物赠友,祈愿友谊长久圆满。古代君王也常把扇子惠赠臣子作为礼物,明成祖朱棣喜爱折扇卷舒之便,有端午节赐群臣折扇的传统。

一扇凉风,吹拂千年。

今天,当我们再次欣赏这些古老的扇子时,不仅是在感受凉意,更是在感受一种传承、一种文化、一种艺术。扇子盈尺,却凝聚了匠师们的聪明才智,蕴含着人们丰富的思想情感,成为独特的中式美学符号。

文/陶淘

©版权声明:时尚芭莎网编辑时尚芭莎,本文系时尚芭莎网独家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